分享

约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末年-牧野之战

 昵称55301288 2019-03-26

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周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大白旗。杀妲己。

——《史记·殷本纪》

周武王的父亲是周文王姬昌,姬昌的父亲叫作季历,当然他不是姓季,和儿子一样也是姓姬,因此他在家中排行老三,按古人“伯仲季叔”这样的排法,所以才叫季历。前文中我们提到过,季历是周先祖后稷的后人,古公亶父的儿子,古公为躲避戎狄部落地侵扰,带领族人迁徙到了岐山脚下,并在那里建立了周国。季历即位后,励精图治、厉兵秣马,对曾经侵略过他们的戎狄部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竹书纪年》就有“(季历)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这样的记载。为表彰季历的战功,当时的商王太丁封他为“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的意思。但西周通过战争也实现了其势力的扩张,这引起了商朝高层的警觉,于是商王太丁以封赏之名将季历诱骗到殷都,并软禁起来,但商王兀自不放心,于是最终囚杀了季历,这也埋下了西周与商朝之间的矛盾。

季历死后,姬昌继承西伯侯之位,尊后稷、公刘之业,效古公、公季之法,笃行仁义,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甚至为了接待贤士,每天日中时分都顾不上吃饭。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叫叫“姜子牙钓鱼”,说的就是姬昌请吕尚出山之事,从中也可窥姬昌求贤若渴的态度。姬昌求贤若渴,士人亦争相归附。伯夷、叔齐原本在孤竹国,听说姬昌敬养老人,便一起投奔了他。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也纷纷前来投效。于是,西周便逐渐壮大起来。

当时商朝的天子已经变成了纣王,纣王有一个臣子叫崇侯虎,他就向纣王进谗言说:“西伯侯姬昌积德行善,诸侯归心,恐怕将不利于陛下您啊!”纣王也有点担心西周做大,于是便把姬昌召过来囚禁在了羑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小说《封神演义》里对姬昌的这段遭遇也有演绎,说姬昌被囚后,纣王还派人偷偷把姬昌的长子给杀了,把他的肉做成了肉丸子给姬昌吃,姬昌吃完后就吐了出来,吐出来的肉沫掉到地上还变成了兔子。当然这是演义,但姬昌在被囚禁的那段日子里也没闲着,据说《周易》就是在他被囚的日子里写成的,《史记》中就有“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这样的记载。

姬昌被囚禁后,那些之前投靠他的人就发挥作用了,闳夭等人搜集了许多美女、珍宝,比如有莘氏的美女、骊戎的文马(带花纹的马)、有熊国的九驷(四匹马为一驷)……又贿赂了纣王的宠臣费仲,通过他把美女、珍宝献给了纣王,并让他帮忙说好话。纣王自然是很高兴,于是便放了姬昌,还赐给她弓箭斧钺,让他有征伐之权,还把是崇侯虎告密的事告诉了姬昌,想来这纣王也是缺心眼。姬昌还向纣王献上了自己洛水以西的地盘,请求他废除炮烙之刑,纣王也答应了他。

姬昌回到西周,继续推行仁政,但这次他学乖了,不再那么高调,只是偷偷地推行,但诸侯都听说了他仁义公正的名声,于是遇到无法裁决之事,就都跑来请他裁夺。当时虞、芮两国有纷争,就去西周找姬昌裁决,结果刚进入西周地界,就发现种地的人都互相推让田地,人民都以谦让长者为美德,虞、芮两国的人不禁感慨:“我们所争执的,正是周人所不齿的,我们还去干什么呢?”于是也不再去找姬昌了,而是相互谦让着离去。诸侯听说后,就说:“西伯侯当是受天命的君主啊!”按照《诗经》中的有关记载,姬昌也应该是在那一年称得王,史称“周文王”,又追称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

姬昌称王后的第二年,讨伐了大戎;第三年,讨伐了密须;第四年,打败了耆国。商朝的祖伊听说后,就很担心,把情况报告给了纣王,然而纣王却说:“不是有天命助我吗?他能拿我怎么样?”于是就没当回事。又一年,西周讨伐了邘;再一年,文王向崇侯虎发起进攻,以报当年被囚之仇;同年,西周迁都到丰邑;又过一年,文王驾崩,其子姬发即位,史称“周武王”。

武王即位时,通过文王时期的兼并战争,国力已足够强大,于是他任用太公望(即姜尚)为师,又以周公旦、召公、毕公等人为辅,开始谋划伐纣大计。

武王九年,在孟津会盟诸侯,以试探天下伐纣之决心,结果据说当时会盟的诸侯有八百之多,可见天下苦商久矣!但当时的商朝还足够强大,武王觉得还不是时候,于是就班师而还了。而之后发生的两件事则给了西周机会:第一件是东夷叛乱,纣王虽然最终平定了东夷,但也因此耗空了国力,故《左传》载:“纣克东夷而损其身。”;而第二件是纣王杀比干,囚箕子,我上回讲了,杀比干等“皇亲国戚”表面上看是纣王昏乱暴虐,但实质是商朝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如此内忧外患之下,商朝的统治已是风雨飘摇。于是两年后,当商朝的太师疵和少师彊抱着他们的乐器弃商来投的时候,武王终于觉得时机成熟了。

不过就在出征之前,武王命人用龟甲卜了一卦,结果卜兆不吉利,随之又风雨大作,于是武王又有些犹豫了,好在太公望坚决劝说,武王这才下定了决心。武王十一年,率诸侯与纣王会与牧野,于是便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这场战争双方的兵力部署大致是这样的:武王这边是诸侯盟军,共计大概有四千辆战车,具体兵力不可考,只知道武王自己亲率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总计五万人左右的兵力;而纣王这边据说有七十万大军(我个人是比较怀疑的)。尽管在兵力上,纣王这边看上去远多于武王,但事实上,纣王的主力部队早在之前征讨东夷等的战争中消耗殆尽,而现在的军队主要是由大量的奴隶和战俘组成的,纣王让亲信在后方以兵器威胁,逼迫着这些人在前方作战。但这些人本来就痛恨纣王,巴不得他早死,怎么可能会为他卖命,结果就是,当姜尚指挥先锋部队向商军发动进攻时,这些奴隶和战俘就临阵倒戈,反而朝着纣王的方向杀去,原本商军的前队变作了武王的先锋。结果武王这边不费吹灰之力,就杀得纣王大军溃不成军。

《诗经·大雅·大明》中有诗云:“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纣王自知大势已去,逃回朝歌城中,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自焚而死。

之后,武王取代商纣,即位天子,分封天下。自此,周取代商,华夏历史翻开新的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