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流程 对静脉溶栓患者,从入院到溶栓(door to needle time)应争取在 60 min 内。 识别可疑卒中 突发以下局灶或全面性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应考虑脑卒中可能,快速就诊: 1.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2.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 双眼向一侧凝视; 5.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 眩晕伴呕吐 7.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8. 意识障碍或抽搐 可简单记忆为 FAST(如下图) Face 是否口角歪斜 Arms 双侧手臂是否可正常抬举 Speech 是否有发音含糊或不能理解别人的话 Time 时间就是大脑,尽快拨打 120 及时就诊 豪斯医生第三季女摄影师从肚子里娃的生物学父亲(a sperm donor)一个神内大夫那里学到的「F-A-S-T」口诀,迅速识出别自己可能中风发作 紧急评估 1.1. 简要病史 时间:起病急缓(急性起病),症状出现时间(重要,可判断血管再通时机,睡眠中起病者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为准); 症状: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情况; 既往史:癫痫、偏头痛、创伤病史,药物滥用史,用药史(抗血小板、抗凝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1.2. 体格检查 评估生命体征等的一般查体和神经系统查体。用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1.3.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选做检查 毒理学筛查、血液酒精水平、妊娠试验、动脉血气分析(缺氧)、脑电图(癫痫)、腰椎穿刺(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 CT 未显示或怀疑颅内感染) 2. 确定诊断,评估病情
急性期处理原则 监测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路,管理血糖、血氧、血压和体温,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注意低钠血症。注意不同疾病血压管理有所不同,且目前仍存在争议。 1. 缺血性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TOAST 分型(Adams, 1993; Béjot, 2016) 1.1. 血压管理 拟行溶栓者:血压应控制于收缩压 < 180mmHg,舒张压 < 100mmHg。 不溶栓者: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 ≥ 200mmHg 或舒张压 ≥ 11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时,可予谨慎降压,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低血压应积极处理,避免低灌注。 1.2. 血管再通:尽早,严格掌握禁忌证和适应证 静脉溶栓:首选,起病 3 小时内,或 3~4.5 小时,可考虑 rtPA 静脉溶栓,4.5~6 小时可考虑尿激酶。 血管内介入:严格选择适应证。 - 机械取栓:起病 8 小时内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或起病 24 小时内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 - 动脉溶栓:起病 6 小时内的前循环闭塞,或起病 24 小时内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 静脉溶栓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压及神经功能:前 2 小时每 15 分钟一次,之后 6 小时每 30 分钟一次,随后 16 小时每小时一次;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或神经系统症状恶化,立即停止并复查头 CT。 溶栓后 24 小时复查头 CT。 1.3. 抗血小板: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者应尽早口服阿司匹林 150~300 mg/d(急性期后可改为预防剂量 50~325 mg/d)。溶栓治疗者在溶栓 24小时后使用。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使用氯吡格雷等。 1.4. 抗凝: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抗凝治疗。 1.5. 改善脑血循环、神经保护。 1.6. 二级预防:急诊处理后,完善病灶评估(头 MRI + T2*),完善血管病变检查、心脏评估,进行病因分型,评估危险因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如房颤患者适时进行抗凝、颅外颈内动脉狭窄者进行干预、高血压者于发病数天后开始降压等。 主要卒中风险因素 2. 脑出血 「脑出血(ICH)是指出血直接进入脑实质」 血压管理:2014 年中国指南建议对于收缩压 > 220mmHg 的患者,应积极使用静脉降压药物,对于收缩压 > 180mmHg 的患者,可以用静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调整降压速度,可把将 160/90mmHg 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 研究显示,将收缩压控制在 140mmHg 以下可以降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而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对 3 个月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没有明显改善。 药物治疗:依据病因对应治疗。如:使用抗栓药物出现出血立即停药,口服华法林可使用拮抗药物。 手术治疗:神经外科评估手术的风险与获益。 3.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出血进入包围脑的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中」 血压管理:积极控制血压,保持在收缩压 < 160mmHg,平均动脉压 > 90 mmHg。 治疗:预防并发症。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介入及手术治疗为主。预防再出血的根本措施为去除动脉瘤等病因。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发症 脑水肿与颅高压:卧床,甘露醇,发病 48 小时内 60 岁以下的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伴颅高压者→脑外科会诊评估去骨瓣减压术的风险与获益 梗死后出血:症状性出血转化停用抗栓药物,病情稳定 10 天至数周后权衡利弊开始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吞咽困难:进食前可采用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根据预期恢复时间选用鼻胃管、胃造口帮助进食 肺炎:误吸是主要原因(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是主要危险因素) 尿路感染:主要继发于尿失禁及尿潴留后留置导尿管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满足 Virchow 三要素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246-257.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6):435-44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39(4):68-7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 49(3):182-19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5):356-361. Adams HP,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subtyp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Definitions for use in a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TOAST.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Stroke. 1993;24:35-41 Kolominsky-Rabas PL, et al. Epidemiology of ischemic stroke subtypes according to TOAST criteria: incidence, recurrence, and long-term survival in ischemic stroke subtype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Stroke. 2001 Dec 1;32(12):2735-40. Béjot Y, et al. Rising Stroke Incidence in Young Adults: Mor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More Questions to Be Answere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6;5:e003661 Wang WZ, et al.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Stroke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urvey of 480 687 Adults. Circulation. 2017;135:759-771 作者:噬辣性粒 审阅: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彭斌教授 范思远医师 编辑:猕猴桃皮 质控:小二仙草
|
|
来自: 诗雨438aij8yin > 《医学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