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R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基本病理表现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可并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抑郁症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A的全球发病率为0.5%~1%,中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0.42%,总患病人群约500万,男女患病比率约为l:4。RA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下降,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故RA一经确诊,应及时给予规范治疗。RA目前尚无法根治,但通过达标治疗(treat-to- target)可有效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1 羟氯喹是RA治疗的经典DMARDs 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是RA治疗的基石,也是国内外指南共同认可的一线药物。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羟氯喹就开始用于风湿免疫疾病治疗,至今已有60余年的临床用药经验,是一款经典的传统合成DMARDs。目前,羟氯喹在我国的使用率为30.4%,国际上的使用率为41%。横断面研究显示,我国羟氯喹的使用以联合用药为主(占95%)。最新的《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也指出,一般情况下,建议将羟氯喹与其他DMARDs联合使用。1 羟氯喹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时机与优势 经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等单药规范治疗仍未达标者,建议联合用药。有研究报道,对早期疾病活动度高的RA患者,传统合成DMARDs联合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和关节损害。Schapink L等一项头对头的研究2提示,早期RA患者使用甲氨蝶呤和羟氯喹联合治疗比甲氨蝶呤单药治疗效果好,由于羟氯喹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联合治疗方案对于RA患者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对甲氨蝶呤反应不足的RA患者,Meta分析显示,联合3种传统合成DMARDs(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羟氯喹)能较好地控制疾病活动度,其效果不低于甲氨蝶呤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或联合靶向合成DMARDs。Bansback N等的研究3提示,在尝试传统三联方案之前启动生物制剂治疗不但增加成本,其增量效益也很有限。系统评价显示,羟氯喹对RA患者的代谢可能有益,并可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Sharma TS等的研究4发现,使用羟氯喹可使RA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减少72%。 参考文献: 1.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2. Schapink L, et al. Rheumatology (Oxford). 2018 Sep 4. [Epub ahead of print]. 3. Bansback N, et al .Ann Intern Med. 2017 Jul 4;167(1):8-16. 4. Sharma TS, et al. J Am Heart Assoc. 2016 Jan 4;5(1). |
|
来自: 冬天惠铃 > 《F03风湿免疫/斯蒂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