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街路格鬼拣软格欺

 苏迷 2019-03-26

柯继承

  苏州话“格”就是“的”意思,所以本语通常写作“中街路的鬼,拣软的欺”。苏州中街路,是一条十分古老的街道,它位于城内西北部,南与养育巷相接,北出东中市,原名清嘉坊,取晋代陆机(字士衡)《吴趋行》“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诗意名之。《平江图》清嘉坊牌坊立于今中街路南口,《姑苏城图》中将南段(东百花巷西口以南到今景德路段)标作清嘉坊,北段(东百花巷西口以北直至东中市)标作中街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中街路。

  中街路北通东中市、西中市,早在元末明初,古城中心商市(今乐桥附近)因战火衰落,城周边商市由此兴起。因大运河流经苏州,水道汇合古阊门、胥门外,致使阊胥一带形成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明清时,这里货物集散,人流骤增,阊门内由此形成西中市、东中市的商业街,取代了原市中心(即今乐桥附近)的东市、西市。东、西中市的路两旁商肆林立,中街路当然属于该繁华区,附近也都是高档住宅。

  咸丰十年(1860)六月,太平军攻占苏州时,沿阊门大街到崇真宫桥被烧成一片白地,即使高宅大院,也多荒废无主,渐被贫民及无业游民作为栖身之地。繁华区冷落了,也因此常有地痞流氓在当地装神弄鬼,并于对方惊恐之时伺机作案。但老百姓都知道,这些“小混混”其实只会欺凌没有背景的老弱妇孺,对大户人家是不敢下手的。慢慢地就形成“中街路格(的)鬼,拣软格(的)欺”之语,意指那些坏蛋专拣老实无靠山的平民百姓下手。本语中的“鬼”字,苏州话中念作“举”,念起来,它与后半句中的“欺”字就顺口(押韵)了。若用北方方言念,鬼念作“轨”,与“欺”不押韵,就太拗口。

  例句:“老王晓得我呒不靠山,独吃我,真是‘中街路格鬼,拣软格欺’!”

  北方相应的话为“专拣软柿子捏”。相似的苏州话又叫作“柿子拣软格吃,人拣软格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