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学剥脱术在损容性皮肤病及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369蓝田书院 2019-03-27

皮肤重建是以可控的方式造成皮肤特定层次的损伤,诱导创伤修复,刺激皮肤新生,从而改善皮肤外观。化学剥脱术和激光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皮肤重建术,其中化学剥脱术历史悠久、操作简便、性价比高。常用的化学剥脱剂包括α羟基酸、水杨酸、三氯醋酸和Jessner溶液等。不同化学剥脱剂的作用特点、作用层次均有所差异,李晓雪等主要综述了常用化学剥脱剂的特点及化学剥脱术在痤疮、黄褐斑等损容性皮肤病及面部年轻化的应用。

化学剥脱术在损容性皮肤病及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李晓雪    高星雅    蒋献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成都 610041

【引用本文】李晓雪,高星雅,蒋献. 化学剥脱术在损容性皮肤病及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 52(3): 200-203.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9.03.012

【关键词】    化学剥脱术; 寻常痤疮; 黄褐斑; 面部年轻化

一、化学剥脱术在损容性皮肤病中的应用

1. 痤疮:

美国皮肤病学会将化学剥脱归为痤疮的B类推荐治疗(Ⅱ级证据)。不同化学剥脱术对痤疮的疗效差异尚无定论。有临床试验表明,30%甘醇酸与30%水杨酸对中重度痤疮的疗效相当,但在治疗结束后2个月,水杨酸治疗侧皮损有持续消退趋势。对于轻中度痤疮,缓冲型甘醇酸与Jessner溶液治疗2次后的疗效无差异。一些临床研究显示,水杨酸对于炎性痤疮皮损更有优势,如30%水杨酸优于25%三氯醋酸,20%水杨酸联合20%壬二酸优于单用25%三氯醋酸。将化学剥脱术与其他治疗联合可提高对痤疮瘢痕的疗效。

2. 黄褐斑等色素性疾病:

化学剥脱法是黄褐斑的二线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剥脱作用快速清除表皮的黑素。高浓度(92%,pH = 0.5)乳酸、10% ~ 50%杏仁酸和30% ~ 70%甘醇酸均可有效改善黄褐斑,其中甘醇酸治疗时50%及以上的浓度疗效更好。化学剥脱法常与药物、激光、强脉冲光、超声导入等治疗联合使用。

二、化学剥脱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化学剥脱术主要是通过增加黏多糖和胶原蛋白含量,以及重构弹性纤维改善老化皮肤。动物实验表明,50%甘醇酸、30%三氯醋酸、50%三氯醋酸和苯酚(Baker-Gordon溶液)剥脱术后均可观察到胶原纤维再生和弹性纤维排列变得整齐。

三、结语

尽管各种激光设备层出不穷,但化学剥脱术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性价比高,因此在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和面部年轻化中仍具有一席之地。通常来讲,剥脱层次越深,皮肤重建的效果越好,但术后不良反应的风险也越高,因此临床医生应权衡利弊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此外,在充分掌握各种化学剥脱术特点的基础上,还可通过联合使用不同的化学剥脱剂,或联合其他治疗方式,以达到协同治疗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