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常识:各朝那些事儿—东周之战国时期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03-27

战国是指公元前475-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以前的中国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各国纷争战乱不休,所以称之为战国。战国和春秋时期可以合称为东周时期,只是这个时候君主国周朝已经名存实亡。战国以赵、魏、韩三家分晋作为开端,以秦统一六国为结束。

历史常识:各朝那些事儿—东周之战国时期

春秋末年,经过不断兼并,诸侯国里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经过三家分晋和周天子正式册封三晋为诸侯后,战国雏形渐立,并列为七雄,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齐、楚、韩、燕、赵、魏、秦等七个实力较大的国家,当然还有一些类似于孤竹国这样的小国可以忽略不计。 战国中期七国争雄的格局逐渐成型,最初,魏在各国中实力最强,可是由于三晋联盟中的赵不满被魏国压制,三晋同盟土崩瓦解,兵戎相见,后来居上的秦、齐夹击魏国,魏国四面受敌,逐渐衰落下去。在不断的争斗之中各国纷纷称王,蚕食其他小国,使宗主国周朝实不存名亦不存。

历史常识:各朝那些事儿—东周之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除了各国武将武力强大以外,文人雅士也人才辈出,像大家熟知的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楚大夫屈原、自荐的毛遂、十二岁任上卿的甘罗,配六国相印的苏秦,和大搞纵横的张仪等等数不胜数。

纵观战国时期对我国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战乱不休但是也是有好的方面,政治上:战争频繁,大国兼并,小国不断消灭,为以后的秦国统一做了准备。

文化上:大小国林立,思想交错纷争,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教育家,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根基。

经济上:战争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繁荣。特别的铁工具的发明和推广,极大地开发了田地,促进人口的增长。

思想上:百家争鸣,文化的繁华和自由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整个的战国时期是特别波澜壮阔的在这里只能给大家讲个轮廓,让我们有一个常识性的认知,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多看看这段时期的史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