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介入乡建的思考和实践——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

 豆豆姥姥 2019-03-27

“我们只有从乡村中寻找新的智慧和新的价值体系,才能找到人类新的发展路径。”

——方李莉(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从许村到青田,从艺术介入到融合,渠岩带领乡建团队进行了十多年的乡村实践,他认为,“多主体联动”的在地合作方式,是当地人、知识分子、企业家、政府和艺术家互动而成的开放性实践,而艺术家在其中扮演着嫁接、点燃及催生在地生命力的媒人之角。艺术家力图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融合”乡村,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和解”,重建乡村的情感共同体,真切关注乡村自治权利的复归,在地关系的重建与礼俗香火的延续。

 | 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 | 

 | 渠岩与许村和青田团队 |

这次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览暨艺术介入乡村建设论坛”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展出渠岩“从许村到青田”、左靖“景迈山”、靳勒“石节子美术馆”三位艺术家的实践。策展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方李莉认为,乡村蕴含着我们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中华文明的智慧,这一智慧包括了中国人的“天地人和”的宇宙观,包括了类似二十四节气这样的农业知识体系,还有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更包括了中国人家族繁衍的“人生文化”,以及传统中国人的“生活式样”。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去保护这些遗产,而是要进一步激活这些遗产为我们今天所用,而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能通过具有感染力的形式表达去唤醒沉睡的传统和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就是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价值所在。

 | 展览现场 |


 | 展览现场 |

 | 展览现场 |

作为第一批用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者,渠岩避免精英主义的立场,尊重乡村主体,通过社会学、人类学调查了解当地村民的意愿,避免用遗产论视角判断乡村的价值。乡村拥有的是文明价值而不是文物价值,乡村作为共同家园是神圣的、有尊严的,是最需要守护的。许村艺术节期间摄影家特别为各家各户拍摄家庭合影,用温暖的方式让村民找回家园情感,找回回家的尊严。许村的艺术助学计划,让当地的孩子们获得自信,感受来自社会的关爱,他们通过学习与家园建立联系,通过艺术与世界建立联系。许村通过艺术节的形式把乡村激活,最终达到村民思想的改变、自信心的提升、对家园的热爱。而青田的使命是重估乡村价值,连接传统文脉,重构文明体系。青田的复兴采用多主体共建模式,包括村民、新乡贤、村委会、榕树头基金会、广东工业大学、杏坛镇政府、艺术家等各种力量,实际上是一个民主协商的过程。乡村是开放的、流动的,年青人出去、再回来,不是必须要留守在家乡,而是让他们有家园的信仰,有反哺家乡的热情。青田范式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通约价值,可成为全国推广的乡建理论体系。

 | 展览现场 |

方李莉三年前已经开始关注渠岩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认为渠岩提出了重要的理念:重估乡村价值,重构乡村文明。现代化认为乡村是落后的,乡村文化是应该被丢弃的,但中国的根脉在乡村,放弃了乡村,就是放弃了中国的文脉。乡村的建设是文化的建设、是心灵的建设,渠岩提出了回归家园,即使在外面打工,也要落叶归根、荣归故里、接续香火。乡村建设实际上是家园建设、人心建设,要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华文明的复兴,首先就要复兴乡村。未来必然要从乡土中国走向生态中国、绿色中国,不能将乡村改成与城市一样,不能将乡村变为城市的后花园,乡村是生活之地,是文化的滋养之地,是绿色文明之地。

 | 方李莉在青田考察 |

 | 方李莉在青田考察 |

本次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旨在传达一种理念: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有可能是人类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之前的一场文艺复兴,这场文艺复兴是从人类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并以艺术作为桥梁寻找回家的路,进而塑造人类新的生活开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