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宣纸世家的传承故事

 zzm1008图书馆 2019-03-27

“一般人都知道宣纸产于安徽宣城,但很少人知道其实它的发源地在泾县小岭。”这是安徽省级宣纸制作传统技艺传承人曹建勤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曹建勤站在紫金楼宣纸厂门口

曹家是宣纸世家。据介绍,曹氏宣纸始于宋代,利用当地独特的造纸原料,加以代代相传的精湛工艺,逐渐成为中国宣纸中的佼佼者。曹建勤的爷爷曹一清曾是安徽省泾县宣纸厂的股东之一,同时也是当时小岭最好的捞纸师傅。他的父亲曹人杰13岁时便随爷爷学习造纸。1980年,曹建勤高中毕业后即随父亲学习宣纸制作,1986年创办紫金楼宣纸厂,又于1989年注册“曹氏”宣纸商标。

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的工作室里碾草

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的工作室里捞纸

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的工作室里准备晒纸

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的工作室里裁纸

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的办公室内试纸

曹建勤在紫金楼宣纸厂的库房里检查纸张

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小岭村,曹建勤介绍先辈们曾经用来捞纸的古宣纸槽遗址所在处

在北京琉璃厂文化街,曹建勤(左)招待来店里买纸的书法家卢中南

在北京市琉璃厂文化街,曹建勤(中)在招待前来店里裱字的老顾客曹克明

制作宣纸是一项繁复细致的工艺,整个生产过程需要100多道工序,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周期需要至少一年。而宣纸正是因为对技艺要求严苛,才具备了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中之王”、“纸寿千年”之誉。

但宣纸在民间的传承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曹建勤说:“就泾县而言,八、九十年代,私人办宣纸厂非常困难。我是县里第一个办宣纸厂的个体户,当时为了一个营业执照的审批,不知道跑了多少路。”

三十多年来,紫金楼宣纸厂曾为国家图书馆敦煌残卷的修复、永乐大典的重印以及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等建筑物的维修特制过专用宣纸,还为启功、韩美林等书画家定制过宣纸。另外,宣纸厂还尝试恢复失传的“羊脑笺”、“粉蜡笺”等传统名贵宣纸品种的生产,其“古法宣纸的制造方法”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曹建勤说:“在现今电子信息大爆发的年代,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

2000年,曹建勤在北京琉璃厂开办了“曹氏”宣纸专卖店。门店不大,但顾客却络绎不绝,更有很多熟客经常光顾。

如今,曹建勤的儿子曹立也已经大学毕业。曹立学习的是国画专业,也在跟父亲学习宣纸制造。曹建勤还打算建立自己的宣纸手艺传习所,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了解宣纸,学习宣纸制作技艺,在中国传统书画材料的创新上做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单位:安徽文明网
安徽学习平台
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