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草书史上的四个半代表人物 10

 舍得斋主 2019-03-27


■寇克让

不久前,书法家、书法史研究者寇克让做客“一席”演讲,为大家讲述了2000多年来中国草书历史上的几位代表人物。

近30年前,我刚刚开始写草书,有一位老前辈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喔,历史上的草书家只有四个半。我当时一愣:2000多年的草书历史竟然只有四个半草书家?可我转念一想,他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

第一位草书家是被称为“草圣”的张芝,东汉人;第二位是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第三位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第四位是唐代草书家张旭。另外半个是谁呢?唐代人怀素。

实际上,草书是从战争中诞生的,东汉永元年间出土了一件草书真迹叫《永元器物簿》,就是一本记录行军打仗的物资簿。

张芝为什么会成为史上留名的第一位“草圣”呢?张芝祖籍敦煌渊泉,而草书正是在西北的战事中产生的。张芝的父亲是一名带兵打仗的将军,叫张奂,《后汉书》中有他的传。张芝则一辈子没有入仕,其实他有两次机会,他都拒绝了。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是“文为儒宗,武为将表”,可见他不愧是大将军的儿子。张芝倾其一生都在研究草书,据我的了解,他是第一位没有走仕途,而纯粹以一个书法家的身份进入正史列传的人。

张芝流传到现在的作品共有4件,而且都是刻本,他最知名的狂草作品是《冠军帖》。

第二位草书家是王羲之。“书圣”这个称号并不是他在世的时候就有的,他获得这个称号大概是在他身后200多年。但是王羲之在世时,名气也相当大,史书有记载说,“声华四宇,价倾五都”。

实际上,正是他建立了草书的规范。比如他的草书作品《十七帖》,创立了草书的风格和字法,几乎影响了他身后1000多年草书发展的历史。

史书中对他有一个记载,说是“羲之草隶,江左中朝莫有及者”。中朝是中原地区的故都,洛阳、长安等;而当时东晋的首都在建康,称为江左。也就是说,无论是中原地区还是江南,王羲之的草书没有人能够超过。这是《晋书》对他的评价。

王羲之的草书有什么特点呢?唐代人孙过庭在《书谱》中有个评价,说他“不激不厉,风规自远”。也就是说,他的字不快不慢,不急不恼,恰到好处。

对王羲之还有另一种评价。梁代有一种说法是“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到后来又有“右军如龙,北海如象”这样的评价,说王羲之的草书其实有龙虎之气。

王羲之所建立的这种草书秩序,属于小草的范围。小草和狂草相比,它几乎字字独立,笔画也不是十分连绵。

我在研究书法史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疑问:东汉的张芝既然创立了狂草,为什么之后没有人去继承狂草,到了王羲之反而写小草了呢?后来有一天我突然顿悟,狂草对人的要求太高了,它不仅要求功夫深,更要求天赋高,所以即使“书圣”王羲之也写不了狂草。

但是在张芝创立狂草200年以后,一个伟大的草书天才诞生了,他就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

王献之42岁就去世了,他因为高超的草书造诣以及豪迈不羁的性格,在世时经常受到各方面的打压。比如,当时的宰相谢安也是一位草书家,但他在收到王献之的作品时,竟然把它撕为草稿。更不幸的是,因为王献之狂放不羁,所以他的草书相当出格,有很多超过一丈二尺的作品,东晋以后,宫廷在收集前人的草书书法名作时,竟把它们裁掉了之。

所以,流传至今的王献之的字和王羲之一样,一件真迹都没有。不仅如此,他留下来的刻本和摹本也相当少。

王献之之后,狂草又经历了几百年的沉寂,直到另一位天才级的草书家诞生,那就是唐代的张旭。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张旭作品,是西安碑林张旭《千字文》的6块残石,上面大概一共有一百八九十个字。宋代还有一个刻帖叫《绛帖》,《绛帖》里刻了他的42个字,也是来自《千字文》。所以,张旭流传至今的《千字文》,加起来只有220字左右。但尽管如此,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已经跃然纸上。

张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唐代诗人杜甫写过《饮中八仙歌》,描述了8个“酒徒”,张旭就是其中之一。唐文宗的时候,还曾御封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张旭的狂草为大唐“三绝”。

张旭官不大,只是一个长史,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文职官吏,但是他的艺术感染力很大。他影响了谁呢?颜真卿。颜真卿是文字世家出身,又是太子太师,颜真卿虽位居高官,却两次到洛阳去拜访张旭,向张旭求教书法。

4个半草书家我已经说了4个,另外半个实际上是间接受到了张旭的影响。这个人没有见过张旭,他没有办法,只好去请教颜真卿,这个人就是怀素。

综上所述,我认为,狂草的艺术感觉是连绵不断的,但是中国狂草的历史却是断断续续的,甚至只是由几个灿若星辰的点串起来的。

(本报记者 徐蓓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