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才图会》是一本有多奇葩的书?

 TLB519 2019-03-27

《三才图会》是一本有多奇葩的书?

南方乔 南方乔 2018-09-14 16:19:09

《三才图会》是由明人王圻、王思义父子二人纂集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是书凡一百〇六卷,涉及的内容不但有天文地理、矿产资源、历法术数、衣冠制度、琴棋书画、草木鱼虫、排兵布阵,还涉及海外异事、刀法剑谱,棍术与三人攻战小组(类似全真教的“天罡北斗阵”)……你不仅会发出疑问,这是什么牛人写的一部书啊,莫非是传说中的桃花岛主黄老邪?

“拳法图”局部内容
“棍法图”局部内容

王圻(1530~1615),字符翰,号洪洲,华亭(今上海)人,祖贯江桥(属青浦)。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考中进士,委任到清江县当县太爷,因为清正廉洁,而且能力强,不久就调到另一个比较难以治理的县——万安县当县太爷了。别说,王大人还真是有两把刷子,很快把万安县也治理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上司一看,这能力真不一般,立刻向皇帝保奏。万历皇帝一看,这么牛叉,那你不要在基层混了,直接来朝廷吧,就这样他被任命为御史,不久就在同僚中得了一个“铁面御史”的称号。王大人当的这个御史属于十三道监察御史之一,名字听起来响亮,但品级并不高,仍然是七品。话说王大人官不大,但是胆子够大,挑了当时最硬的一块骨头来啃,那就是内阁首辅张居正,而且是死磕到底。张居正一看来了个刺儿头,一怒之下把他赶到远离京城的福建去当按察佥事了,这仍是监察系统的一个小官。王大人在这里仍然没闲着,继续上书。张居正这次把他贬到更穷僻的四川邛州,当主管官员的僚属——判官。

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帝把老张当年贬谪的大部分官员都起复或召回了,当然也包括王圻。对于这位“铁面御史”,万历帝印象十分深刻,召回后直接提拔为陕西提学使,这是一省教育部门的最高官职,正三品。不过王圻对当官已经没有多少兴趣了,荒村僻壤呆了十几年,沉潜学术中,就像一个武学高手,最终发现武学的精髓不是单挑,而是空无。他年纪大了,万历帝虽然给了他一大堆荣誉性官职,但他还是回华亭老家了。

回到华亭后,他隐居在梅花源,那里虽然没有黄药师桃花岛的万株桃花,但却有几百株梅花。正如唐伯虎诗中所说:“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好了,有了这处人间洞府,他将去做一件大事,很多年想做——而未能去做的事情。

人世没有多少事经得住蹉跎,几十年宦海浮沉,已经消磨尽了少年意气。如今白发满头,但老骥伏枥,还可以最后一次奔腾。

王圻是一个喜欢读书,也是一个喜欢藏书的人。就像花儿吸引蜜蜂一样,爱书人会吸引书籍。短短几年,他就与宋懋澄、施大经、俞汝楫等藏书家齐名,被称为“松江四大藏书家”,这就是藏书界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啊。他不但热衷藏书,更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明史·文苑传》记载:“年逾耄耋,犹篝灯帐中,丙夜不辍”,可见其读书与著述之勤奋。他一生除了纂集《三才图会》,还著有《续文献通考》《两浙盐志》《稗史类编》《云间海防志》等多种著作。八十五岁病故,万历皇帝亲自派大臣去致祭。

王圻并没有完成《三才图会》这部巨著,不过他生了一个好儿子,替他完成了遗愿。王思义是王圻的第二个儿子,字允明,幼承家学。与父亲一样,热衷于学术。除了与父亲一道集纂《三才图会》,还撰有《宋史纂要》《香雪林集》《故事选要》等著作。

好了,说完了作者,让我们谈谈父子二人纂集的这部奇书吧。

为免于长篇大论,我们摘取书中的几个好玩的点来谈。

传统中国的地理书,基本上都以九州版图为限,但《三才图会》中却有了世界眼光,而且出现了一幅世界地图,这在十六世纪的中国是非常罕见的。王圻地理卷的撰写顺序也很接近现代地理的顺序,先世界而亚洲,亚洲而中国,然后具体到各省、各府县……我们不妨来看看这幅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地图中绘有亚细亚(亚洲)、欧罗巴(欧洲)、利未亚(非洲)、亚墨利加(美洲)、大西洋等等。一般认为,《山海舆地全图》是依照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翻刻的,至少是受其影响。利玛窦于万历十年(1582)来到中国,并在万历十二年(1584)绘制了《山海舆地全图》。万历二十九年(1601)受到明神宗接见时,其中一件贡物就是《万国全图》(即《坤舆万国全图》,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出资刊行该图,始加“坤舆”二字),这件地图十分清晰的向中国上层知识分子展示了世界地理概况。但目前学术界对此有不同认识,认为《山海舆地全图》和《坤舆万国全图》的内容并不尽然出自利玛窦之手,虽然当时欧洲的大航海运动确实超前于中国,但并非已经触及全球所有地方。比如《坤舆万国全图》所描绘的东北亚地区,有一个国家叫“狗国”,说这里的生活着一支狗头人身的种族,这当然是搞笑。而这个“狗国”的记录,实际出自中国古籍中的逸闻。此外,还有一些地理记录,也不见于西方海图。所以,一些学者推测,《坤舆万国全图》的绘成,可能既有西方大航海运动获得的广泛知识,同时也参考了东方人的地理学知识。当然,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中心,我们要说的是,至少是在明代万历时期,中国上层知识分子对世界地理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何以到了清末,中国人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反而是两眼一抹黑呢?

山海舆地全图
坤舆万国全图
《坤舆万国全图》中绘制的“狗国”,注意画红圈的位置

《三才图会》的人物卷中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槽点”无数,该书中画了自传说中的盘古至明代的海瑞,共数百个人物。其中很多人长的是一幅模样,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看起来像亲兄弟,秦始皇、汉光武帝、昭烈帝刘备和吴大帝孙权好像穿越来的,甚至汉代人和唐代人一个模样,这是怎么回事呢?可能是因为王氏父子画这些人物的时候出现了绘画疲劳,画着画着画串了。当然,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几千年来,中国的基因就没有太大变化啊,所以大家长的都一样,都是一副倭瓜脸,肿泡眼,不信看图(狂笑)。

美男子都喜欢扎头巾啊,周瑜、司马懿,诸葛亮,看我们三个长的像不像,谁的头巾最炫酷?

当然了,这里面还有一些其他好玩的地方,比如牛人都喜欢扎头巾,而且换着花样扎,看谁扎的炫酷。当然,也有不扎头巾的,历代帝王们绝对是玩出了时尚,玩出了霸气,玩出了态度。除了扎头巾,戴帽子之外,还有一个更加牛叉的,直接在脑门儿上顶个麻将二饼,那就是宋武帝刘裕。

揉揉眼睛仔细看,难道我是脸盲,为什么秦始皇、光武帝、刘备、孙权都长得一个样。
看我们的帽子,从汉代开始,魏、晋、刘宋、唐、宋、元、明帝王们的衣冠变化。
看我们谁的帽子最拽,苏东坡说,我的最拽,我发明了“东坡巾”。

《三才图会》也记录了一些荒诞不经的事情,但古人未必认为这些东西荒诞,比如前文所说的狗国,就和高丽、老挝、真腊、占城一起言之凿凿的记录在里面。其记载如下:

狗国,人身狗首,长毛不衣,语若犬嗥。其妻皆人,能汉语,衣貂鼠皮,穴居,食生。妻女食熟,自相嫁娶。昔有中国人至其国,妻使逃归,与箸十余双,教其每走十余里遗一箸,狗见其家物,必衔归。其人乃脱,则追不及矣。至应天府,行二年二个月。

这个故事说,狗国的男子长得狗头人身,女性却和人类一样。有个中国人曾误到该国,狗国的女子给了他一大把筷子,叫他拿着赶紧逃走。每走十多里路,就扔下一根。那个追赶他的狗国男子看到自家的东西,就用嘴叼回去,这样该男子就逃脱了。从狗国到应天,也就是南京,要走两年两个月。

狗国

还有一则关于“女人国”的记录:

女人国在东南海上,水东流,数年一泛。莲开长尺许,核桃长二尺,昔有船舶飘落其国,群女携以归,无不死者。有一智者夜盗船,得去。遂传其实。女人遇南风裸形,感风而生。又云,有奚部小如者部,抵界。其国无男,照井而生。

这个“女儿国”和《西游记》里的女儿国颇有一比,不过比起女儿国可凶残多了,有几个人的船出了问题,虽然没有翻船淹死,但是漂到女人国的地界上,被“群女”抓了去,船员们竟然就此死了,只有一个聪明人偷了一艘船逃脱了。船员们既然遇到了“人类”,怎么会死?被吃了,还是……(此处省略五千字)

女人国

还有一个“氐人国”: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状人面鱼身,无足,胸已上似人,已下似鱼也。

这简直就是一个“美人鱼”国嘛。

氐人国

“穿胸国”,这个与《山海经》里记录的“贯胸国”完全一致,可能就是从《山海经》里引来的:

穿胸国,在盛海东,胸有窍。尊者去衣,令卑者以竹木贯胸抬之。

这个强悍啊,胸口有个大洞,出门连坐轿也免了,直接叫手下人拿根棍子从胸口穿过去,抬着就走。不论怎么看,都很别扭有没有。

穿胸国

“羽民国”,羽民国在海东南崖巘间,有人长脸颊,鸟喙,赤目,白首,生毛羽,能飞不能远,似人而卵生。

莫非这就是雷震子的来处?

羽民国

“一目国”,一目国在北海外,其人一目,当其面,而手足皆具也。

这难道不是小黄人的初始版吗?

还有一些好玩,但是严肃的内容,就不一一剧透了,想看的读者朋友,去看书吧。此书传世版本非常罕见,除缩影本外,流通本并不多,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精装本的二十册本,原大影印,保持了原书的风貌,很值得一看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