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我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爸爸妈妈要在孩子教育上的观点一致。 爸爸妈妈对孩子教养态度不一致的情况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没有定性。是否太宠爱孩子,缺少行为规范?过度的宠爱会导致对孩子的纵容,往往使孩子随心所欲,爱做什么做什么,没有忍耐、克制情绪、克服困难的观念,做事自然难以静下心来进行到底。 第二,不能一直宠着孩子给他买玩具。 人心总是欲求不满,孩子更不例外。对孩子来说,如果每一次想要的玩具都能在第一时间拿到手,那么他的欲望就会不断增长,得了星星望月亮。得到的玩具一换再换,每一件玩具只带给孩子短暂的吸引,无法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乐趣。 第三,爸爸妈妈领着孩子,为每一天的生活做好安排。 对孩子来说,有条不紊的日程安排是保证其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必要保障。如果孩子每天的生活都是想到什么才去做什么,那么很有可能出现某一段时间闲得无聊;又在另一段时间事情太多,做每件事都毛毛躁躁的情况。 第四,培养孩子一些安静的兴趣爱好。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爸爸妈妈可以跟他一起画画,涂色涂色可以让孩子静下心来,不仅能培养专注力和耐心,而且还可以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对颜色和图案的认识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一种颜色,简单的图案。 第五,对于一些有难度的事情,父母要多给孩子正向鼓励。 有一些事情,譬如用积卡纸、剪刀、胶水做美术,孩子在一开始练习的时候肯定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如果爸爸妈妈孩只知道批评,只会说“这样是不能的,不对的”,对辨别能力还不够的孩子来说,长期下来就容易对任何事抱有急于求成的态度。所以,爸爸妈妈不妨适当给孩子一点正向鼓励,“你看,你比刚刚做的时候做的好多了!那个时候你还把树叶粘到地上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