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发现远古遗址,出土的文物印证《山海经》,专家:可能是真的

 无事不登三宝殿 2019-03-27

江南发现远古遗址,出土的文物印证《山海经》,专家:可能是真的

众所周知,司马迁在撰写《史记》一书时,十分严谨的对每一项史实都进行了详细的考据。将他认为真实的历史细节记录下来,而那些不可信的则被他摒弃。其中有一本上古传下来的奇书就因为所记载内容过于离奇而被他认为完全不可信,从而不予采纳。这本书就是《山海经》。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山海经》——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那个时候,张骞已经出访过西域,那里并没有见到《山海经》中所记载的西域昆仑山,更不用说那里面记载的各种奇兽。

张骞与司马迁是同时代的人,其见闻必定也告知过司马迁,并帮助他完成《大宛列传》等内容。因而司马迁不相信也是正常的。而后世也多采信司马迁的看法,认为《山海经》是一本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集,并非真实历史。

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司马迁对《山海经》的理解恐怕是一种误解,而这是受了古代北方一元论文化发源的影响。

在过去,各种史学观点基本认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只有中原地区,其他各处的文化都是由中原向四周辐射。若是站在以中原为中心的地点看《山海经》的地理,肯定是什么都看不出来的。

但若是将中华文化看作是多个起源的融合,那么《山海经》便可以看成是一本记载几大文化沟通的地理汇编。而当今的考古发现已经证实,中华文化确实存在多个源头,而且这些源头文明早在上古时期便有了融汇和交流。

1936年,浙江省杭州市瓶瓷镇发现了一处距今5300-4500年的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大量玉器与陶器,是该处文明成型的证据。这就是良渚遗址。

而在其方圆不远处的天目山,正是《山海经》中唯一一座能和今天山脉对应上的浮玉之山。《山海经》中记载,浮玉之山多金玉,这与良渚遗址发现的大量玉琮对应。而《山海经》中有记载,在浮玉之山往东一千里的地方叫会稽山。

正是今天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据传说,这里曾经是大禹会盟天下诸侯的地方,也是他死后埋葬的地点。南宋时期的一次禹王陵修筑工程,就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玉琮。

过去一直认为大禹生活的地方在中原地区,所以《山海经》中的地理位置无法对应。但如果确定大禹可能来自与一个与中原文明相互交融的文明,或者说来自另外一个位于浙江的部落。

与来自山西陶寺文化的尧的部落、舜的出生地龙山文化相互交流的话,天下的中心可能就会发生变化,《山海经》中记载的地理信息便有可能得到对应了。

再加上四川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神树,与《山海经》中记载的扶摇树十分相似,也可以证明该书所言非虚,是对当时一些社会风物和地理面貌的记载

而据此也有一些专家推断,大禹若真是良渚文明传人的话,那么他建立夏朝之前,那个传说中的虞朝,也就是有虞氏这个部落,并非虞舜,而是良渚文明,毕竟在良渚遗址的发掘中发现的大型玉礼器,正是中华文明礼制出现的标志。

而城墙和墓葬结构的不同代表了该文化已经有了阶级的差别;玉器上偶尔出现的字符也可能是中华文字出现的前身。很有可能一个小型的方国已经形成。或许在真实的历史中,大禹的夏朝正是打败了这个方国,继承了良渚的玉器文明,并传播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