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零基础陪你读历代名医医案2

 茂林之家 2019-03-27

章太炎先生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

我与您一起继续品读这套皇皇巨著:

《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

零基础陪你读历代名医医案2

该书系统收集并整理了历代直至新中国建立初期(1966年之前)已故名医等历代名医医案,涉及历代医案专著200余部,并筛选出理法方药完备的医案15000余则编纂成。


程从周

一人年三十余岁,三月终旬,从徽至扬,寓方鸿宇店中,得感寒证,腹中微痛,泄泻一日三五次,恶寒发热,头痛,腰腿俱疼。医用化滞胃苓,而热益甚,谵语烦躁。予脉之,两手战栗动摇而不可诊,右手脉大于左,左脉细小而散乱,据脉乃属内伤。询之,并无劳碌房事之类,但热甚,头痛不安。予曰:“古人有凭脉者,有凭证者。今此外证居多,皆系寒邪,宜凭证为主,虽然作泻,亦乃协热而利,非关滞也。”用羌活冲和汤加紫苏、姜、葱。汗出身凉,头痛皆除,泻亦旋止。若执人迎气口之说,不无多误。《程茂先医案》

**********

以下括号内为本人注解与点评,疏漏之处敬请斧正!

一人年三十余岁(患者年龄),

三月终旬(发病时间),

从徽至扬,寓方鸿宇店中(发病地点;诱因可能为舟车劳顿加上水土不服),

得感寒证(发病原因,提示病性有寒),

腹中微痛,泄泻一日三五次,恶寒发热,头痛,腰腿俱疼(症状,提示病机有风寒湿)。

医用化滞胃苓(胃苓散,即五苓散和平胃散;他医本意解表化湿利水,利小便以实大便;五苓散:泽泻、白术、猪苓、茯苓、桂枝;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而热益甚,谵语烦躁(他医选此方,常规应有效,但现实情况不仅未能治愈,反而因燥湿利水伤阴,阴虚致热,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是该患者为阴虚体质)。

予脉之,两手战栗动摇而不可诊(刻下症,风胜则动,提示病性有风,此风是前医误治的阴虚所生,加之阴虚体质,即阴虚动风),

右手脉大于左,左脉细小而散乱,据脉乃属内伤(诊脉须左右手对比,左脉候心肝肾,主阴,右脉候肺脾命门,主阳;结合病史和误治史,刻下病机为表有风寒,里有水湿,阴虚动风;推测病机过程为,素体阴虚内热,此次感寒,过用燥湿利水之药,故阴更伤,而导致左脉脉象)。

询之(怀疑患者为阴虚体质,故以问诊求证),并无劳碌房事之类(有无房劳等其他常见诱因;阴虚体质的判断应综合四诊信息,但医者没有找到证据就放弃了这个认识,采用了另一套诊断思路),

但热甚,头痛不安(刻下症,提示病机为:阴虚体质,外感风寒,内有水湿,误用燥湿利水伤阴,导致阴虚动风)。

予曰:“古人有凭脉者,有凭证者(建议四诊合参;患者的一切症状和体征均应有合理解释,如不能解释,那是医者水平有问题)。

今此外证居多,皆系寒邪,宜凭证为主,虽然作泻,亦乃协热而利,非关滞也(医者因未能找到阴虚体质的证据,另寻其他解释,诊断为协热利,即表证不解,邪气内陷而致下利,误用燥湿利水而伤阴,导致阴虚生热动风;此病机解释过程是错误的,但结论仍旧是外感风寒,内有水湿,兼阴虚生热动风,这与用阴虚体质来解读结论一致,故不影响治疗)。”

(程氏病机解读为:表证不解,邪气内陷而致下利,误用燥湿利水而伤阴,导致阴虚生热动风。)

(我的病机解读为:阴虚体质,外感风寒,内有水湿,误用燥湿利水伤阴,导致阴虚生热动风。证据是前医方证相对应该有效,而事实无效反加重,从左脉脉象和动风症状表现推测,患者之前应为阴虚内热体质,此体质可以从四诊中得到证实,如形瘦、舌红瘦少苔,五心烦热等,但程氏未能提供临床证据。)

用羌活冲和汤加紫苏、姜、葱。(羌活冲和汤即九味羌活汤,原为《此事难知》卷上引张元素方:羌活1两半,防风1两半,苍术1两半,细辛5分,川芎1两,香白芷1两,生地黄1两,黄芩1两,甘草1两,加紫苏、姜、葱增强解表)

(针对病机表风寒,里水湿,阴虚生热动风,须解表散风寒,祛水湿,滋阴,清热,熄风,故用羌活、白芷祛风寒湿,川芎、紫苏、姜、葱加强祛风,且风能胜湿,细辛加强祛寒,苍术加强祛湿,黄芩清热,生地滋阴,防风即可祛风又可熄风,甘草调和诸药,扶胃气以祛邪)

(本案如果按程氏思路,则是借鉴逆流挽舟法。逆流挽舟本是治疗痢疾有表证的方法。痢疾初起时,如果出现恶寒、发热、身痛、头痛无汗等表证,用人参败毒散: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桔梗、茯苓、人参、甘草。古人认为痢疾的邪本来从表陷入于里,用本方仍使邪由里出表,好象在逆水中挽船上行。本方辛温香燥,适合于外感风寒夹湿证。)

汗出身凉,头痛皆除,泻亦旋止(一剂起疴的好案例)。

若执人迎气口之说,不无多误(人迎即左脉,气口即右脉,程氏本意他对该患者是舍脉从症,非常高明,但其实是不求甚解,孤芳自赏,因为他对该患者的病机认识是错误的,但辨证结论尚可,据证选方适宜,故疗效卓著)。

本案疗效卓著,一剂愈病,病案格式基本符合要求,竟不求甚解而舍脉从症,对患者病机过程认识错误,治法借鉴他法时较为牵强,虽犯有以上错误,但对结论影响不大,且选方尚可,但处方未详,按照百分制,综合评分65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