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家拳师的共性。三秒钟辨别传武大师的真伪。

 tjboyue 2019-03-27

前两年特别流行看传武大师被现代格斗术的爱好者或者大师揍。只要一挂这个标题,流量必须变大,尽头必须足。但这么久过去了,人们的认知开始提高,知道穿着白色练功服的不一定是大师,也可能是健美的。尤其是最近一次比赛,各武术群人们都没啥讨论了。都是一帮骗子,一个装大师,一个炒作他,然后比赛弄流量。仅此而已。

武术也和其他运动是一样的,不是玄学。如果经常有锻炼武术动作,身体也会随之变化的,只要量足够大,肌肉是会形成记忆的。所以分别传统武术大师的真伪,看他外形就行了。

这是好多年前的文章了,拿着当时在练习的大成拳举例。

任何拳术通过千百万词的锻炼,对于身体结构,筋骨变化都会有其独有的共性。内家拳尤为明显,戴家蹲候后背如锅,陈太中正圆裆,鹤拳龟背鹤身。

大成拳经过王芗斋学习提炼,身上所体现的东西也更多。

内家拳师的共性。三秒钟辨别传武大师的真伪。

首先说身体上,肩胯心窝内凹深陷。肩窝很容易体现,老人们所谓,肩窝里能放一个鸡蛋。达到的人有一些,一般肩胛骨开了,吞吐劲,渗透力,冷劲也就都能体现出来了,整个胳膊就可以甩出去了,赵道新所谓的电源开关,身上劲也可以传递到手上了。就是身上不会动,胳膊怎么也得十几斤,拽到人身上,人也受不了。所以很多人就直接说肩架,而不是间架。

心窝处凹陷的就少一些了,不止是含胸拔背达到的。护心镜就在其中,阳升阴降小周天通没通,做拳一看心窝就知。

胯窝,那就少之又少了,胯窝活动量是身体启动源之一,可以说是内家拳最难锻炼到的位置,老先生们所说的裆里有活,是核心也是关键,即是化力的所在又是发力的重点。

郭老号称不倒翁不倒翁,想想不倒翁是啥样的,再想想胯。

并且胯功的基本是腰胯合一,最下边肋骨处和后腰都通过桩功训练,能用筋膜填起来。后背,后背始终是棚起来的。

再说松,啥是松,松不是懈,松了才能锻炼到骨头,慢慢的,骨头密度越来越大,筋膜越来越粗壮。肉皮到越来越松,搭拉着。张恩同所谓的婆娘肉,婴儿胸。能体现这点的,96年王选杰泰山演惊蛇,陈瑜的一路,当然还有杨俭。

所谓的桩功里的骷髅相,啥时候操拳也就是身上一炸。骨节一节一节咔嘣传出去。

内家拳师的共性。三秒钟辨别传武大师的真伪。

太极拳所谓骨架传功。老先生所谓,骨架之运用。再说动,一动起来,把所练拳术要领都能体现出来,比如处处钝角,才可活三角翻浪劲。凡一动,接手处无力,腰脊横摆螺旋,腰脊之处能动的,有几个呢?

而动起来,老先生说身动挥浪舞,身上,整体,可不划拉胳膊身上动的有几个呢。并且动起来肯定不能挺胸了,这也是我总说某人没长进的一个原因,以前的还没有挺胸,最新的一个动画图片,表演健舞应用,用的鹤敛翅,很利索,但挺胸了。还不如以前。

这些都是最简单的区分标准,也足够用了。后边还有,敛气入骨,空间占有,三连六断,炸步,等等吧,有空了再说。

哎,当年就是写了这一个小短文,火了开肩开胯这些词。其实那些教开肩开胯的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你那开肩开胯有老师教吗?自己网络学名词然后糊弄学生,好意思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