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谱牒发展与研究

 蓝山书屋 2019-03-27

  周以前记载世族世系的书籍,多为铭文、兽皮,且贵族有世系,庶人无谱。

  先秦为竹简,汉代为锦帛,唐代书体。之前大部分姓氏为文化世系,南北朝、 五代十国战乱,文献丢失,后多出校本。

  到宋代创修家谱盛行,但历经战乱,能存下来就是不错事情。

  宋代之前家谱为官修家谱、宋代开始官员私修家谱前所未有,并请名人作序。

  元代至正年间大范围民间修谱,多有存世。到元末因战乱人烟稀少,到明初官方大量迁徙,多是难民,难有携带家谱,到明嘉靖年间、清代康乾盛世,后人大多寻根问祖,联谱联宗之风蔚然兴起。

  清代康熙、雍正《圣谕十六条》、《圣谕广训》是当时的表现。使家谱演变成诸姓修谱必引语录。

  研究家谱的基本思路:

  历史学术指导、家谱文化实践。

  史料为主、家谱为辅

  祖居地家谱比外迁支系可信!

  首创家谱时间早比创修时间晚可靠些!

  家谱研究过程之中秉承:

  学术指导、以史为鉴、熟知历程、民间实践、

  正视认知、宋代创修、明清拼接、文化血缘、

  名人效应、必有争论、世系矛盾、以理为辩、

  拼接世系、矛盾各表、难以解决、尊重祖居、

  史料文献、客观分析、孤证不立、拒绝唯心、

  真伪有别、祥文附录、承认拼接、文化认同!

  中国文化,历经秦代焚书坑儒,大量古书被失。

  家谱这就是假中有真、真中有假,不要认真、也不要太无知。

  到明代编辑《永乐大典》,编入书籍与焚毁书籍相等。除《世本》外,诸多世族谱本一律不录取。

  这就是家谱进入不了正史研究的原因,只有做辅助证明材料。清着《四库全书》,同样是世系世族类谱书,诫入全书之内。

  看谱、研究谱书, 以正史、人物传记、墓志铭、年谱、文人作品集、家谱目录提纲、登科录、朱卷、族人大事记、地方志(省、府、县)、名人研究论文等相结合研究家谱世系和文化。

  同时应灵活运用古籍版姓氏文学、图书方志,分析家谱版本是根本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