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谱的那些事

 zjp67 2021-07-19

国史,方志,族谱,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脉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很大的满足,不再为吃穿住行发愁。近些年,开始兴起了重修家谱的风潮,大部分家族的族谱在六十年代那场运动中被毁。

家谱名称繁多,大致有宗谱、世谱、家乘、族谱、谱牒、会通谱、综通谱、支谱、房谱等叫法。它是以表谱的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是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一种文献。

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从目前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记载,以及通过文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的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记录的就是周天子的周室宗族。现在传世的《世本》是清朝时期编撰,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氏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总谱。

在宋以前,家谱都是官方来修的,主要是为统治阶层提供服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的兴起,在科举制度没有建立之前,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主要是从各个大的士族家族推荐而来。当时选官品人,婚姻嫁娶,士庶分明,尊卑严格,而甄别这些的就是通过族谱,因而维系门阀制度的家谱特别兴盛。正因为家谱这个重要的功能,造假现象也就泛滥起来。

唐代是官修家谱最发达的时期,政府设立机构先后组织编修了数部大型谱牒著作。唐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至于到了宋代很少能见到旧的家谱。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

魏晋时期,编撰家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门第,由于门第与选官有关系,因此政府也参与其中,官府组织编修谱牒。而到了宋代家谱的关注点是“尊祖敬宗收族”,以保持家族内部的团结互助。由于与选官没有关系,官府自然不会再过问。因此从宋代开始,家谱由私人自己编撰,随着家谱政治功能的消失,官方退出,家谱开始从士族大家走向民间老百姓。

经历了元朝近百年的统治以及元末的连年征战,族谱在这个时期被大量毁灭。

进入明清时期,官方积极鼓励大家纂修家谱,地方官员也热衷劝说百姓修谱,这使得家谱数量大增,甚至达到了没有无谱之族的程度,纂修家谱成了家族生活的头等大事。

现在我们看到的族谱大多都是出自明清时期,明清以前的鲜少见到。然而这个时期的家谱造假泛滥,一些姓氏家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往往会攀附一些帝王名人为自己的先祖。甚至那个时期出现了职业的“谱师”,专门帮人在纂修家谱时加入名臣名人为自己的“先辈祖宗”。“谱师”创造的家谱一般都有一定的框架和模式,比如习惯于用华丽的辞藻歌功颂德,也喜欢把家谱中的名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现在传世的古老族谱大都是明清时期纂修的,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考察探讨家谱的真实性,可能会大失所望。据专家考证,现存明清时期的家谱中,先祖内容大多是虚构的。谱中的第一位先祖往往会附会名人。在古代战乱频繁的情况下,想延续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族谱是非常困难的。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祖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了需要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有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

最有名的家训就是《颜氏家训》,它是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代表作。他结合自己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告诫后世子孙。《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原本是写给自己后世子孙的家训,却对整个中国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和家谱密不可分的还有祠堂和郡望堂号,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议决大事的重要场所。每个祠堂大都有自己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是宗族的标志。堂号可以分两大类:有姓氏特徵的的堂号,比如关中泾阳的社树姚家的堂号就是“姚恒昌堂”,安吴堡吴家的堂号是“吴式仪堂”。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其来源大多含有某种含义典故,重复地出现在该姓氏的不同分支中。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大部分为某一分支族人特有,与其他宗族的堂号甚少重复。比如三原孟店周家的“谦受堂”,我们家族的“厚德堂”等等。堂号名一般取自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始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多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州、府、县名。随着家族的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比如高姓的五大堂号“渤海堂”、“渔阳堂”、“河南堂”、“广陵堂”、“辽东堂”。

大家族日渐人口众多,或遇到天灾战乱时,族人就会因迁徙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产生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的发祥地,寓意后人不忘本,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到新地,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郡望”。因各族姓氏都是以郡号作为自己的堂号,于是就出现了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家谱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全过程。在经历了历史上魏晋后的五胡乱华,唐亡后的五代十国以及元末征战,中国的家谱断层已经无法修复。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场运动,更是把民间家谱销毁殆尽。如果说中国还有完整的世系族谱的话,恐怕只剩山东曲阜的孔家和江西龙虎山的张家了。

如今大多数的旧家谱散落在世界各地,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图书馆都有收藏。国内各个图书馆也有大量的收藏,其中收藏最多的是上海图书馆,总数为11700种,其次为国家图书馆,收藏3006种。然而世界上收藏中国家谱最多是美国犹他州家谱图书馆,收集中国家谱17099种。上海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的收藏总和也不及美国犹他州家谱图书馆。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传承,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在如今这物欲横流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越来越淡薄,家谱的存在,可以增强一个家族的凝聚力。如果你的家谱还在,那么请妥善保存;如果你的家谱已经遗失,那么就从你开始重新纂修,以便让后世子孙知道自己家族的前世今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