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仙”李白送给王昌龄的诗,竟然如此的美

 acerbookstore 2019-03-28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大半个诗坛文人都有着不浅交情。

四十一岁的时候,王昌龄因事获罪被扁贬岭南,一年后遇到大赦,得以北还。在北归的路途中,王昌龄意外的遇见了前往夜郎的被流放的李白。

李白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放浪潇洒爱喝酒吟诗,于是乎两人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中作诗饮酒,好不痛快。

但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毕竟李白还在流放途中,两人最终也只得依依不舍的分别。临别之际,王昌龄送给了李白一首《巴陵送李十二》,同样的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

不过到了后来,王昌龄再一次因罪被贬为龙标尉。流放途中总是漫长的,李白得知了此事,于是便写下了知名度比较大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在杨花落尽、子归鸟啼鸣之时,我便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那必定是要经过五溪的。不能再相见,便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你直到夜郎以西。

李白的这首诗虽仅仅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其中所含的感情分量却是相当沉重的。在诗作的开头,李白选取了杨花、子规鸟这两种极具地方特征的事物,将南国的暮春景象描绘在眼前,其中杨花也就是柳絮,而子规鸟便是杜鹃的别名,描绘时用到了“落尽”、“啼”三字也是很好的烘托出了哀伤的气氛。

再来看后面两句,“明月”可谓是古人最喜欢用来寄托愁心与思念之情的事物了。而李白在这里巧妙的用男女之间表达情爱的方式,来抒写了自己与王昌龄志同道合的友谊,抽象的将“愁心”寄托给了明月,让它能够伴随着王昌龄直到夜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