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医话生酮:一、低碳饮食——糖尿病患者的自救

 中国生命营养 2019-03-28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简称“低碳饮食”)与其说是一种饮食模式,不如说是一场运动。在科学被无限拔高统领一切的今天,没有任何事物像低碳饮食这样导致民间与学术界的严重对立。一些主流医学社团如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肾脏基金会明确反对低碳饮食,称这种饮食方式有害健康;然而统计表明,美国最多时有18%的人口在尝试低碳饮食,并且这一风潮正迅速向全球蔓延,包括可口可乐和Krispy Kreme这样的食品或连锁餐饮企业都已注意到低碳饮食影响了他们的营收。

低碳饮食究竟有什么魔力驱动民众顶着权威机构的批驳漠视而身体力行?

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低碳饮食。低碳饮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或概念,一般认为,入门级别是40%的热量来自碳水化合物,比较标准的吃法是每日摄入20-60g碳水化合物,低于每日总热量的20%。而美国医学研究院推荐每日最低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130g,美国医学研究院、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我国的众多学会均推荐:“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5%。”

图1、中国营养学会的膳食指南

低碳饮食如果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降到20g(大约400ml牛奶的含糖量)以下,就是传说中的生酮饮食。生酮饮食与目前权威的膳食指南完全背道而驰,各类指南大都强调: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每日总能量的50%以上,脂肪应低于30%。而经典的生酮饮食则要求:碳水化合物占比5%以下,脂肪占比90%。这是一百年前生酮饮食研发出来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特异配方,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达到,必须服用专业调配出来的食物,因此经典的生酮饮食其实更像药物而非食物。

对普通人群,糖医认为生酮饮食的配比需要适当调整:脂肪80%,蛋白质15%,碳水化合物5%(以热卡计);换算成质量即每吃30g的食物(仅计算可吸收的部分),20g为脂肪,10g为蛋白质加碳水化合物。这个调整后的方案其实依然较难达到,那么碳水化合物占能比可以放宽到10%,再放宽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图2、生酮饮食是民间流行的一股热潮

生酮饮食与指南推荐的高碳饮食相反,每日绝大部分热量来自脂肪,大量脂肪经肝脏转化为酮体,供全身包括大脑在内的其他组织使用。酮体是比葡萄糖更高能的营养物质,生酮饮食之所以能治疗难治性癫痫,主要机制即酮体为大脑提供了比葡萄糖更快速充沛的能量。

绝大多数人吃生酮饮食当然不是为了治疗癫痫,那么低碳饮食还有什么益处?最近几篇在朋友圈广泛流传的100000+的文章道出了理由。首先是剑桥一位叫Kealey的教授被诊断出糖尿病,他刚开始根据医生的建议进餐发现血糖很高,后来尝试不吃早餐,严格限制主食类的碳水化合物,避免糖类,他的血糖渐渐恢复正常,逆转了糖尿病。他将自己的经历和研究写成一本书《Breakfast is a dangerous meal(早餐是危险的一餐)》,该书在亚马逊上一经开售就引起轰动,Kealey还接受了BBC的采访。

图3、Kealey教授的著作《早餐是危险的一餐》

不吃早餐对多数人而言难度太高,上班被老板折磨已经很悲剧,饿着肚子被老板折磨足以让你怀疑人生,于是防弹咖啡应运而生。防弹咖啡由硅谷工程师Dave Asprey受西藏酥油茶的启发而研制,配方为清咖啡、黄油及富含中链脂肪酸的MCT油或椰子油,他自称靠这种咖啡代餐法已减去超过90斤的体重,智商提高了20分。他推荐大家用这种460多卡路里无糖富含脂肪的咖啡替代早餐。如今防弹咖啡不仅风靡欧美,还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即便售价不菲,业已成为时尚白领的新宠。


图4、Dave Asprey在调制防弹咖啡

图5、脱口秀节目上的防弹咖啡

生酮饮食迄今最振奋的消息来自B轮融资4500万美元的美国糖尿病远程医疗公司Virta Health,他们也有1个亿的小目标:“在2025年之前,逆转1亿人的2型糖尿病。”创始人Sami是个高富帅,爱好铁人三项,对个人健康极为关注,以前信奉低脂饮食,吃70%的主食,10%的脂肪,结果得了糖尿病。他刚开始觉得自己一个玩铁人三项的得糖尿病简直不可思议,后来发觉是高碳饮食惹的祸,从此改吃生酮饮食。一年后,糖尿病神奇地逆转了,不仅如此,他发现自己的运动耐力也有显著的提高。于是,他又干了件有钱有闲够胆的事,带上老婆从加州划船到夏威夷,全程用高脂低碳的生酮饮食:脂肪占比76%,蛋白质15%,碳水化合物9%来自蔬菜等。结果他俩用453小时打破了之前双人划跨越海峡60天的记录。

  图6、Sami夫妇在双人划

跨海记录的刷新给了Sami新的动力,他决心向全世界推广生酮饮食,于是就和数位低碳专家建立了Virta Health。大部分患者从低脂改为低碳饮食后,降糖药用量大幅减少,一部分病人完全停用降糖药,糖尿病得以“治愈”。

图7、Virta Health一个亿的小目标

来势汹汹的低碳生酮饮食是糖尿病防治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运动。尴尬的是,这场运动源自病人而非医生,本质上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自救,而糖医这样的专家在低碳运动中却处于后知后觉甚至畔脚石的难堪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