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怀疑 你值得世间上所有的美好 京族,也称为越族,民族语言为京语,由于语言因素复杂,语言学家难以确定其语言属系。 慧德女人 京族主体在东南亚,中国境内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主要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的澫尾、山心、巫头三个海岛上,三岛素有“京族三岛”之称。 京族的饮食 京族在饮食习俗上以大米为主食,红薯、芋头为杂食,喜食鱼、虾、蟹、鱼汁及糯米制品。妇女爱嚼槟榔。京族人最爱吃、最会烹饪的是鱼虾。 慧德女人 京族渔家平时以小鱼腌制的一种调味汁,叫“鲶汁”,是京族地区独特的产品之一。鱼汁是京族传统的调味品,其做法是:先将小鱼洗净,放进大缸或木桶里,分层加盐,压实加盖封好。几个月后,小鱼便会逐渐溶解,分泌出一种红色汁液,即鱼汁。头道过滤后的鱼汁呈油状,香味浓郁,味道甘醇;第二次过滤后的鱼汁称二漏,色味稍差;第三次过滤后则取出鱼骨残渣,作为饮料或肥料。鱼汁既可调味,也可佐餐下饭。 另外,京族男女爱吃一种香脆爽口的圆糍粑——“风吹饼”。“风吹饼”是用大米磨粉蒸熟,撒上芝麻风干,然后放在炭火上烤制而成。京族人家普遍喜吃糖食,喜欢用糯米糖粥来招待客人。 京族的服饰 京族男性穿的是无领、无扣的袒胸上衣。腰间还束以一条或二条彩色腰带;有的束至五六条之多,并以腰带的多少来显示自己的富裕或能干。由于其衫长过膝,衫叉的裂旗又开得很长,所以平时就把两边的衣服撩起,打成球结,置于腹部。男衫的颜色用浅青、淡蓝或浅棕三种。裤子惯穿黑色,既宽又长;其裤裆尤长,几乎是裤长的。 慧德女人 青年女性穿的通常是白、青或草绿色的上衣,裤多为黑色或褐色。中年妇女喜穿青色或浅绿色上衣配以黑裤。老年妇女多穿棕色衣或黑衣黑裤,其裤的宽阔度与男性无异,乍一看就似飘动的长裙。女性的上衣与男性相反,很短,衫脚仅至腰间而不及臀部,故有“长不及臀”之说。 京族的建筑 过去京族家家户户都寄身于荒滩乱林之中。住房都是粗陋不堪的草庐茅舍,墙壁以粗糙的木条和竹片编织,有的再糊上一层泥巴,或用竹篾夹茅草、稻草等作墙壁;屋顶盖以茅草、树枝叶或稻草,也有极少数人家盖瓦片的。 慧德女人 屋朵四角有用木或大竹作的柱墩。在柱墩上横直交叉地架以木条和粗竹片,上面又铺以粗制的竹席或草垫,形成“地板”。这种“草庐芭舍”,京家称之为“栏栅屋”。它带有百越“干阑”式建筑的古文化积淀,然而因陋就简,“地板”上面住人,“地板”下是家禽栖息的地方。 从20世纪50年代始,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京族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的明显标志就是代之而起的“石条瓦房”的普遍出现。“石条瓦房”是以长方形的淡褐色石条砌成的住宅。 慧德女人 改革开放以后,京族村民住房条件已经大为改善,大部分居民都盖起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室内设施非常整齐、美观。房屋的周围一般都种有果树、竹林、剑麻、万年青、仙人掌、椰子树等,既美化了环境,又可防风避沙。 京族的传统节日 “哈节”是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举办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岛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在八月初十,红坎村在正月十五。 慧德女人 “哈节”在“哈亭”中举行,各地都建筑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结构牢固,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屋顶的屋脊正中塑有双龙戏珠的喜庆形象装饰。哈亭内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上设有京家人信奉的诸神神座。殿内的柱上都雕写着具有民族习俗特色的楹联或诗词。 京族在七月十五过中元节。节日这天早上煮糯饭和糯米糖粥供拜祖先,中午宰鸡杀鸭煮猪肉等供拜祖先,然后大家进餐饮酒。1949年以前,京族人家还要烧纸衣、纸鞋、纸箱、金银纸元宝祭奠祖先。 慧德女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