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走得进春天 却不认识自然

 202图书馆 2019-03-28

    早春时节,鲜花盛放,可人们踏青赏花,却只见其美,不识其名。记者近日探访多处公园和街心花园,看花不识花的大有人在,甚至超过三成的受访者连桃花、梅花、春花等常见花卉也分辨不出。其实,市民不是不想认,只是识花软件不靠谱,植物标识有欠缺,市民想学没处学。(3月25日《北京日报》)

    草长莺飞、春暖花开,恐怕没有人会拒绝在这样的季节走进春天,拥抱大自然。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走进春天拥抱大自然”很容易,但是要想认识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虫鱼鸟兽,的确很难。尤其是对于求知欲强烈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看见不认识的花草树木、小虫小鸟,肯定会向自己的父母请教,如果父母也“一问三不知”,确实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其实如果仅仅只有尴尬还好说,更大的问题在于,如果我们对大自然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认识和把握其内在的自然规律,那么又何谈去保护它、利用它,与它和谐相处?所以对于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走得进春天却不认识自然,那么不管是春天还是自然,在我们面前的面目都是模糊不清的。这可能不仅仅只是某个人的缺憾,而是一个社会以及时代的缺憾。

    踏青、春游……让我们欣赏春天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与无知,认识到了与大自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正如新闻中所揭示的,尽管现在网络发达,我们的手机上有各种各样的APP、小程序,但是这些软件在面对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时候,也往往显得束手无策、鞭长莫及。

    所以说,要想补上认识大自然这一课,我们不能仅仅依赖手机软件,还必须有更多的作为才行。从学校与教育的角度来看,要把“自然课”充分利用起来,不但要通过书本、网络教授孩子们认识大自然中的万物,而且还要组织各种野外实践、调查活动,给中小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父母带着孩子踏青、春游的时候,不要总忙着拍照、发朋友圈,最好是能提前做足功课,不但要能够应付孩子的各种问题,同时还应该主动教孩子认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从而让他们了解各种生物的特征、习性、用途等等。只有这样,未成年人才能因为了解所以喜爱,因为喜爱所以保护,这同样也是事物发展的一个内在规律。

    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一些社会机构、组织,同样可以有所作为。比如一个地方的公园、植物园,往往会囊括当地大多数的植物品种,那么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由公园、植物园的管理方或上级部门,对各种植物做好标识、科普的工作,让市民有机会认识它们。

    走得进春天,也认识大自然,我们才能真正拥抱春天,保护大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