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0017期 ● 文传时讯 | 文 稿 通江银耳“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通江是中国银耳的发祥地,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通江银耳,“发轫于盛唐,食用于宋元,入药于明清,是清廷御膳之珍馐”,自古名扬天下,远销海内外。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居北纬31°39′∼32°33′,东经106°59′∼107°46′之间,幅员4116.58平方公里。县境与7个市县区的40个乡镇接壤(东接万源市,南邻平昌县,西靠巴州区、南江县,北连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县界总长551.82公里。 通江县距省会成都市400公里,距巴中市70公里,距重庆市350公里、距广元市150公里、距达州市150公里,距陕西省镇巴县155公里,距南江县125公里。 2012年,通江县被誉为 “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称号。 通江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暖秋爽,夏热冬冷,降水集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9℃。通江县日照较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05.2小时,无霜期210.7天。通江县有煤、石油、天然气、铀等矿产资源。通江县有水杉、三尖杉、银杏、鹅掌楸、红豆树、领春木、华榛等生物资源。 在四川的地理版图上,位于川东北与陕南汉中的镇巴、西乡、南郑接壤处的通江,有点似一个人的肩胛骨,抵到陕西的下腹部。因通江地处川陕、蜀楚交界线上,历代旧志皆云:“依三巴之旧域,控全蜀之左隅”;“后连延于秦陇,前迤逦于荆吴”;北据“巴梁冲要”,东扼“蜀楚咽喉”。说明通江地理位置重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史迹灿然。 通江银耳,又名白耳子,萌生于黑木耳之中。通江银耳寄生于栓皮栎或麻栎木椴上受天然特殊气候影响而长成,具有天然野生属性,“肉质厚、胶质重、色泽纯、无污染”可清脾养胃、明目平肝、滋阴补肾、美容抗癌,是保健养颜美容之妙品,倍受世人青睐。 除了通江银耳这一独具特色、无与伦比的优势资源之外,通江,红色资源富集。通江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这里,当年23万通江儿女就有近5万人参加红军,解放时仅幸存4000多人;这里,曾留下了446位共和国元帅和将军浴血奋战的足迹,走出了10位通江籍将军;这里,遍布了红军遗迹遗址,有革命的“露天博物馆”之称;这里,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有全国最大和最著名的红军石刻标语“平分土地”和 “赤化全川”;这里,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精品线路、全国1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12个红色旅游片区之一。 通江,自然风光独特。神奇的北纬30度赋予通江独特的自然风光。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幅员面积525平方公里,是喀斯特地貌的集中体现,景区内林茂谷深、山清水秀、溶洞密布;空山天盆景区被列为四川省第三大旅游度假目的地,有80多个著名景点,有27平方千米的原始森林和13平方千米的竹海。在平均海拔1450米的高山上,峰峦叠嶂,形成若干个“天然盆景”,堪称“世外桃源”。 通江,历史文化厚重。擂鼓寨新石器遗址、米仓古道、得汉古城堡群、千佛崖唐代七级浮屠、白乳溪净土变佛雕,见证着“国之瑰宝”的史前文明、历史遗存。淳朴的民风和原生态的民俗、美食、艺术、文化独树一帜、煜煜生辉。 通江,特色物产丰富。通江是全国三大富硒区之一,是天然有机富硒茶的著名产区。罗村茗眉、天岗银芽等茶叶品牌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青峪土猪、空山黄牛、核桃、木耳、香菇等生态食品,以其不可复制的生态品质远销海内外。 ![]() 风景名胜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川陕苏区首府,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通江县城,馆舍为明代修造的通江文庙和学宫。占地面积2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1932年12月25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城后,设总指挥部、总政治部于此至1935年春。这里历史地成为川陕苏区军事、政治指挥中心。 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巴中市通江县境内,与陕西省南郑县和四川省南江县接壤,东经107°19′42″~107°06′20″,北纬32°19′38″~32°28′57″之间。幅员面积221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系长江支流嘉陵江水系,森林覆盖率约80%。1986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4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被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并纳入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 唱歌石林 ![]() 唱歌石林又称麻坝石林,麻坝寨脉自至诚以南的门镇寺山、东迤至此,兀起一峰,顶平宽缓,沟壑交错,古木参天,树木茂密,四周为悬崖绝壁,面积约1000亩,海拔1500米,仅东西两侧羊肠小道可通寨顶。 中峰洞 ![]() 中峰洞最为有名,又叫佛光洞,被中国溶洞协会会长朱学稳教授誉为“天下第一洞”,因同时具备页岩、沙岩、石灰岩地质结构,集雄、美、险、秀、奇、幽于一体而被誉为罕见的“地下岩溶博物馆”。是因为洞中之洞,曙光通明,佛光毕射。改称中峰洞,则因为一个独特的人物之故。那个人便是明朝的逊位皇帝建文帝。建文帝“牢落西南四十秋”之时,果真来过中峰洞么?答案是扑朔迷离的。 南阳森林公园 ![]() 南阳森林公园位于巴中市巴州东北37千米的南阳乡,处于通江、巴州的交界巴州区地段,幅员1218.9平方千米。1993年四川省人民0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南阳森林公园是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古朴的原始风貌,奇民的珍禽异兽和众多的旅游景观,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游客。1993年四川省人民0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 得胜镇北山寺 ![]() 得胜北山寺亦名北峰院,位于平昌县得胜镇。东北接壤通江,西北依抵巴州,距平昌县城40余公里,距县城60余公里,占地二十余亩,海拔810余米,寺东、西、北面为悬崖绝壁,南面地势平缓。寺周岩下树木繁茂,有古树松柏、楠木、菩提、摇钱等灌、乔木数种。 地方特产![]() 通江银耳是中国著名特产,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通江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种食用菌的生长,是银耳的发源地。通江县有一百五十多年银耳栽培历史,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现有耳林资源7万公顷,年产银耳60万千克,开发出银耳食品、银耳饮料、银耳保健品、银耳化妆品等系列产品10多个,年产值1亿多元,成为县城经济的支柱产业。 ![]() 通江银耳 通江银耳,食用菌品种,中国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产于四川省通江县得名。通江是银耳的发源地,“中国银耳之”乡。 ![]() 四川省通江县盛产银耳,而当地的通江银耳相较于同类品种,品质更加优异,以其独到的质厚、肉嫩、易炖化和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而享誉海内外。 一九九四年,通江县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史为“中国银耳之乡”,银耳入人肺、脾、胃、肾、大肠经,有滋阴补肾强精、润肺生津止咳、清热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嫩肤美容抑癌等功效。主治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虚痨咳嗽、久咳喉痒、痰中带血、久咳伤络、肋痛及肺痈、肺萎、月经不调、肺痨、胃炎、大便秘结、大便含血、水泻、痢疾、面部黑斑、癌症、肿瘤等病症。 ![]() 四川省通江县的银耳之所以品质优异,有别于同类品种,那是和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通江九湾十八包的山水间,每当日落之后,缕缕地气从草丛中冉冉升起;同时,团团雾气也徐徐自天而降,到子夜时分,地气和雾气相互交接,融汇而成棉花状的白色云团,在树林间翻滚,在山坳里扭结,变幻成各种稀奇古怪的形态,景色十分壮观,简直就是《易经》所谓的“天地交泰”的形象呈现。这个过程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十点左右,云团才慢慢散开,形成薄雾,最后完全消失。下午日落之后,又开始重复上述过程。通江银耳外形似鸡冠花,呈米黄色,约有透明的感觉,胶质浓重。其最早的发源地在涪阳——陈河的九湾十八包,用耳农们话可以把银耳的起源解释为“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因为通江银耳是在一种奇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孕育出来的,所以,有专家说:通江银耳是天地灵气所化育,日月精华之结晶。 通江雪魔芋 ![]() 通江雪魔芋种植在海拔800-1700米的山区,无污染,是天然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出的魔芋精粉品质好、色白、粘性强、味美、出粉率高,膨胀系数高,富含葡甘露聚糖。每年都有大量客商来通江购鲜魔芋2000多吨。台湾客商在通江办的魔芋加工厂加工的精粉及系列产品畅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缅甸和台湾、香港、澳门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通江香菇 ![]() 产于大巴山崇山丛林之中的通江香菇,是名符其实的山珍。通江香菇,肉质丰富,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营养丰富,素有“菇中之王”的美称。据考证,通江香菇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通江食用菌家族中产量最大的品种。通江香菇按生产季节分为秋菇、冬菇和春菇3种;按品质不同又分为花菇、厚菇和薄菇3种,其中以花菇最优。花菇体小肉厚,香气足、味道好,营养价值特别高,厚菇品质仅次于花菇,薄菇质量较差。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级保健佳品。 ![]() 近年来,通江县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以改革开放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动力,旅游业呈快速发展态势。通江正以开放的姿态,质朴的情怀,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去观光旅游、康体休闲、商务度假,考察投资。 ![]() 【严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了解、学习及交流之目的,绝无商业之作。文中部分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果您还想了解关于中国之最其它方面的知识,欢迎您关注头条号“文传时讯”;如果您发现身边也有与中国之最相关的特色旅游、地方特产、文化遗产及其它产业信息,敬请私信交流;如果您喜欢此文,谢谢您点个赞哦!! 【热新闻】大家都在看 中国之最(十六):国内第一观光高塔中国之最(十五):中国最大的“非遗县”中国之最(十四):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