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一: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将音、体、美等“副科”教学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要使教师深刻认识到音、体、美、品德、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的重要性,并不能把这些课程边缘化。因为这些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陶冶情操、发扬个性、发挥特长、启迪智慧,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要让教师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即素质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培养和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现在,虽然有些学校会按照课程计划上足音、体、美等课程,但是教师上好这些课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由于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没有跟上,应该把教师考核评价的范围拓宽,把音、体、美等课程纳入期末考试范围。比如,可以先选取科学、品德与社会、美术等学科作为试点,期末考试时由中心小学对这些学科的教学成绩进行书面测试,班级的测试结果纳入教师个人考核评价体系。这样一来,可以激发教师的“副科”教学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村小可以利用“副科”教学打造学校特色,每所村小可以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一门“副科”或其它具有文化特色的资源作为自己的特色项目,比如书法、舞蹈、乐器、棋类等。打造各校特色品牌需要有长期的文化、制度积淀,并不是多开设一门课程就可偃旗息鼓的。所以中心小学不但要结合实际统一规划各校的特色项目,还要指导村小制定长期的特色办学规划,同时在相关师资分配上适当向特色学校倾斜。 对策二:建立名师工作室,培养形成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理念先进的教师团队 制定《泰和县中小学中青年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中心小学可根据这一办法,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乡镇名师培养计划。要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动引领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校内的教研氛围,形成集体合力,打造教育品牌。同时要确定好对名师的培养内容,注重培养名师的问题反思意识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帮助名师总结、升华自己好的教学经验,使乡镇名师进一步成长。要强化名师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激发全体教师“人人争当名师”的工作热情。此外,还可在名师工作室中确立名师与青年教师间师徒结对的制度,使名师能一对一地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让他们少走弯路;青年教师也要多向名师学习、请教,继承并发扬名师身上好的经验和教法。中心小学每学年要严格依据师徒结对方案中的内容,定期考核师徒结对的成效,对优秀的结对双方予以表彰。 对策三:适当提高班主任津贴水平 班主任的工作量比其他主课教师的工作量要大很多。比如,要负责学生平时在学校的安全,上下学的安全,午休时班上的纪律,照顾寄宿生的生活起居,承担学校与家庭沟通的工作,每年学校进行各种集体活动都要班主任腾出课余时间组织或排练,在网上录入学生各方面信息等事情都是班主任一手包办。适当提高班主任津贴是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鼓励和认可。 办好教育既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三方的共同努力,同样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在制度的改革和设计上发力。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激发制度的活力,提高教师、学校和家长办好教育的积极性。 |
|
来自: 周鑫7zy2rec3gj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