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王祎《谢节妇墓铭》考析

 zqbxi 2019-03-28

谢燕颉

  王祎的《谢节妇墓表》,可见诸明程敏政《明文衡》巻八十三墓志;同治求是斋本《乾坤正气集》泾县潘□校《王忠文公集》卷十八。原文:

节妇谢氏,讳黻,金华人也。谢氏儒家,有女不肯兴,凡于释所宜,归得同邑吴履字德基以为婿。节妇性姗,而质柔巽,平居不妄嬉笑,勤俭以治家,而事舅姑,奉宾祭举无违礼。履为儒学官宦,游千外,其得无后顾之忧者,节妇内助之功居多。

注释: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浙东路聘为绍兴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迁潍州知州。会改州为县,召还时,潍民皆涕泣奔送。遂乞骸骨归。

译文:忠贞节妇谢黻,金华人。生长在一个儒学世家,有女儿不肯轻易许婚,凡释手必定是所适宜的,最后嫁给同城的吴履(字德基)以为媳。谢黻性格从容,而且气质柔顺,平时从不随便嬉笑,勤俭治家,侍候公婆,奉迎宾客,参加祭祀,举止毫不违背礼节。吴履为绍兴府学正,常游学于千里之外,他能够没有后顾之忧,谢黻这位贤内助的功劳居多。

考析:黻,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她有自己的名字,说明她与她的家庭一样,不同凡响,不仅识文断字,而且学问渊博。从她的名字的字义来看,是一个非常守礼节的人。

据《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载:“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是时河内丞廖钦并以廉能称。居八年,调吴江,后坐事谪戍。久之,以老病放归。道河内,河内民竞持羊酒为寿,且遗之缣,须臾裒数百疋。钦固辞不得,一夕遁去。他若兴化丞周舟以绩最,特擢吏部主事。民争乞留,乃遣还之。归安丞高彬、曹县主簿刘郁、衡山主簿纪惟正、沾化典史杜濩皆坐事,以部民乞宥,复其官,而惟正立擢陕西参议。其后州县之佐贰知名者,在仁、宣时则易州判官张友闻、寿州判官许敏、许州判官王通、灵璧丞田诚、安平丞耿福缘、嘉定丞戴肃、大名丞贺祯、昌邑主簿刘整、襄垣主簿乔育、贵池典史黄金兰、深泽典史高闻;英、景时则养利判官汪浩、泰州判官王思旻、上海丞张祯、吴江丞王懋本、历城丞熊观、黔阳主簿古初、云南南安州琅井巡检李保。或超迁,或迁任,皆因部民请云。”

吴履是明初著名廉吏之一,明宋濂《吴德基传》说:“(吴)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

岁己亥大军下建德,热且速。节妇语其夫曰:“乱将及矣,盍得走避计先事,弗图后悔何迫察。”其夫意犹豫不央,则恚耳。“盍不归我母家,我母家有深池,万一事不测,当有入水死耳,义不身受辱也。”

注释:己亥,元至正十九年(1359)。

译文:元至正十九年,元太尉张士诚大军攻下浙江建德,热烈而且急速。于是谢黻对其丈夫说:“大乱将要到了,何不走避为上策,不想后悔何不紧迫先察觉。”其丈夫的意思还在犹豫不决,则非常生气。“何不回我娘家去,我娘家有很深的池塘,万一遇事什么不测,当然只有投水一死,坚决不让身受其辱。”

考析:谢黻所喜欢的衣服花色,是黑青相间的花纹,说明她没有平常女性那种花红柳绿的爱好。为人处事非常严肃认真,故她的父亲或老师给出她取了谢黻这样一个有些阴冷的名字。

当张士诚大军攻下浙江建德,形势非常险恶时,就准备带着全家到五十里开外的金华娘家避难,并且作好了投水一死的充分准备。

未几兰溪破,乱兵四出烧掠,而履适他往,节妇携男女,走入金华山中。途失其幼男,号哭求之弗获。而兵且至,自度不可免,行至向羁岩险处,以幼女投岩下躲,继之而死,十月七日也。死十馀日,履以物色求之,得其尸中,面犹如生。遂酣葬向岭先墓之次,于是得年三十有九矣。生男五人,今存耆百、颖稚。女一,火吟。存者泽泊,暖适张惠。

注释:兰溪,唐上元元年(674),析金华县西三河戍地建县,属婺州。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兰溪州(不辖县),属婺州路。金华山,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境内北部。广义上指金华山脉,狭义上则指金华市区北面的壶瓶山。

译文:没有多久兰溪被攻破,乱兵四出焚烧抢掠,而吴履刚好到其他地方去了,谢黻拖儿带女,走入金华山中。途中一不小心,丢失了最年幼的儿子,便放声大哭,到处寻找也没找到。而此时乱兵就要追到了,自己私下思量,灾难已到死不可避免,于是就停留在石岩的险要地方,将幼女放在岩石下山洞里藏起来,接着是自杀而死,此事发生在当年十月七日。死后十多天,吴履以重金悬赏才寻找到她,只找到她的尸体,只见面色如生。于是厚葬在向岭祖坟的旁边,享年三十九岁。生有儿子五个,今生存的是耆百、颖稚。女一,火吟。生存者飘泊五湖四海,得温暖的是嫁给了张惠。

考析:兰溪被攻破以后,吴履并没有陪同妻儿老小避难,干什么去了呢?想来一定是桩比保护妻小更为重要得多的事情。根据朱元璋的外甥朱文忠聘请他为绍兴府学正来看,应当是去报告情况或搬救兵去了。

吴履的家乡兰溪,在建德的东南方向,大约有一百里路程。金华则在兰溪的东南方向,大约只有五十里路程。

谢黻去金华山避难,有二条路。一条是从兰溪直接向东走三四十里,就到了金华山;另一条是向东南走五十里回到了金华娘家,再往北走三四十里,可到达金华山。

然而第一种可能性较大,因为必定有大量难民逃往熟悉的道教圣地,冀求神灵保佑。谢黻拖儿带女跟着来到了金华山。

金华山,又名长山、常山,为道教名山胜地。山中层峦叠嶂,清泉潺流,洞穴四布,怪石林立,主峰海拔一千三百余米,面积约二点五平方公里。山间双龙、冰壶、朝真三洞合称“金华洞”,为道教第三十六小洞天,名曰“金华洞元洞天”。赤松山传为古仙人赤松子于此引牧羊少年黄初平修道成仙之地,故名。山上有金华观、赤松亭,“五洞十景”等即其自然景观及道教古迹。

谢黻将幼女藏在岩石下洞穴中,十多天后一定是饿死了。而谢黻的死,可能是遇到乱兵后,在危急时跳崖自尽的,才能面色如生。

张士诚大军被朱元外甥朱文忠击败,难民才得以回到家园。朱文忠,本名李文忠。他曾聘请吴履为绍兴府学正,是在谢黻被害之前还是被害之后?待考。

既葬,履属其友王祎为之铭。王祎曰:呜呼!顷岁以来,天下太乱,莽伦之载甚矣!自学士大夫犹不敢望其尽节,而况于女妇乎?当是时,谢氏乃能秉节以死,贤于人远矣,铭其碣。

注释:王祎(1321—1372),字子充,义乌人。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享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明太祖朱元璋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明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明史》有传。著《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译文:既然厚葬,吴履嘱咐其好友王祎为她撰墓志铭。于是王祎说:哎!近年以来,天下太乱,比王莽篡位改变人伦之年更严重!从学士到士大夫还不希敢望他们能尽忠尽节,而何况于一介妇女呢?就当这个时候,谢黻却能持节而死,贤哲于常人远得多了,将其事迹铭刻于万年碑碣。

考析: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政局动荡。元朝政府横征暴敛,土地高度集中,社会经济衰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

至正十一年(1351),民间秘密团体白莲教领袖韩山童及其门徒刘福通,利用政府征发农夫十五万人修治黄河,而农夫不堪官吏的欺凌和沉重的劳役的机会,进行反抗元朝的组织活动。由于消息走漏,韩山童被俘遇害,刘福通逃回颍州(今安徽阜阳)。

五月,刘福通率众起义,以红巾裹头,称红巾军。尔后,率部西进河南相继攻克项城(今河南项城南)、罗山(今河南罗山)、真阳(今河南正阳)等地,队伍迅速发展至十余万人。在刘福通起义的影响下,大江南北许多地方相继爆发了人民的反元斗争,诸多起义军中以北方刘福通,南方徐寿辉两支为最强。

这两支起义军的发展,将大元国切成两段,使南北隔绝,有力的打击了元朝的统治。除此之外,还有方国珍和张士诚起义军。

方国珍是贩盐出身,组织千人抢劫官府的粮草,多次与官府作对,元朝多次招降都没有成功。张士诚也是贩盐出身,在农民中有很高的号召力,率领农民起义,并且自立为诚王。起义队伍攻占了泰州兴化高邮等地区,并发动了著名的高邮之战。

高邮之战,使元军丧失了优势。在这种有利条件下,各路起义队伍多路出兵。刘福通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迎入毫州,建立了红巾军北方政权,推举韩林儿为小明王分兵三路讨伐,刘福通亲自率领队伍攻占了汴梁。

虽然其他三路都相继失利,但是攻克汴梁使红巾军的局势有所好转,可是好景不长,汴梁被元军夺回,刘福通保护韩林儿退回安丰。

这时安丰被投降元军的张士诚占据,刘福通只有向朱元璋求援,朱元璋收留了小明王。张士诚在红巾军三路北伐时,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后来却投降了元军,与红巾军为敌。元朝给与他很高的待遇,就开始腐朽堕落,后来终被朱元璋灭掉。

有嫡辞铭曰:人孰不有死,死其鸣乎?烈烈节妇,处死满安乎?岂躬之弗恤,将归全乎?贞名懿标,圭璧其完乎?伦讹用以立,不永傅乎?勒铭昭之,盍兹鉴观乎?

注释:圭璧,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或朝聘时所用的一种玉器;泛指贵重的玉器。伦,同类同族之人的条理、顺序。讹,错误;敲诈,假借某种理由向人强迫索取财物或其他权利;谣言;感化,变化。

译文:有嫡氏亲属的铭文说:人怎能不有一死,死得如此远近闻名吗?轰轰烈烈的节妇,结束她的生命能满意安心吗?岂能恭敬而不怜悯,将善终吗?贞洁的名声和美好的标杆,如贵重的玉器能完璧归赵吗?人伦感化用以安身立命,不正是永远的教导么?篆刻铭文昭而彰之,何不以此借鉴呢?

考析:谢黻视死如归,然而是怎样死,已不得而知?也并不重要。她的死,是为贞节而死,故“面犹如生”,死后还要给人留下美好的形象。

谢黻(13211359),金华人。丈夫吴履,字德基,兰溪人,明初著名廉吏。官至绍兴府学正、南康县丞、安化知县、潍州知州(从五品)。元至治元年生,至正十九年(1359)十月七日殁,享年三十九岁。生有五子一女,后继有人。丈夫为五品高官,应封宜人。纂修《明史》的王祎为之撰墓志铭,与史同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