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大家都看了吗?由于剧情现实,不断引起大家的广泛讨论。剧中,“苏父”听信了朋友后开始所谓的高收益“理财”,并坚信能发大财,将自己多年的积蓄都投了进去,结果正如大家所猜,苏父被骗了,六万块钱也随着理财公司的跑路追不回来。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在理财大军中已占了一定的比重。再加上随着各类互联网理财的兴起,很容易被各类真假难辨的信息所蒙蔽。那么,老年人到底该如何理财才更“稳妥”呢? 小浦的建议是,牢记“两要,两不要”。 一要“稳” 这里的“稳”指的是投资中尽量避免过高的风险,“稳”字当头。因为客观上来讲,大多数老年人承受风险的能力是较弱的。因此,进行投资理财时,应优先考虑本金的安全,在能防范风险的情况下,再去追求较高的收益。 TIPS:在投资理论中,有个资产配置的法则——“100法则”,供大家参考。该法则用来确定投资者风险产品占投资总资产中的投资比例,即一个人可以投资的高风险产品比例等于100减去你的年龄。例如一位70岁的老人,建议老人投资相对高风险的产品比例为:(100-70)%=30%,这个法则也较为形象地告诉老年人投资要稳健为主。 二要“分散” 老年人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来降低理财过程中的风险。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即便是专业金融人士,也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懂的。 分散投资也称为组合投资,是指资产配置时,要把有限的资金分配到不同的资产上,避免资金遭遇单一资产风险带来的损失。具体选择何种理财产品,如何进行资产配置,还需要根据自己的资金量、闲置期限、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来决定。 一不要轻信“高收益” 年化收益15%、甚至20%……类似这样的高收益承诺,相信对不少老年人会形成相当的吸引力,同时也使得很多投资者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投资本身的风险而踏入陷阱。 事实上,一些高收益率的产品往往涉足高风险的投资,例如投资股票、外汇、期货、期权等较为不适合老人的高风险投资领域。那是因为老人的应变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均较弱,因此在面对高收益产品的诱惑和高风险产品的考验时,能否最终实现目标收益真的很难说。 总之,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老人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切勿轻信高收益的承诺。 二不要贪图“小便宜” 在推介投资理财产品时,有些投资公司使用“免费”“赠品”等活动吸引投资者,有些老年人由于“贪便宜”心理作怪,觉得错过了“赠品”不合算,就会忍不住购买,于是,贪小便宜的心理造成了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案例经常出现。 因此,对于老人理财来说,请不要贪图在街边、公园里陌生人派发的传单或所谓免费派发的药品、提供的身体检查以及参观等“小恩小惠”,要坚决予以拒绝,更不要留下家中的电话号码,以防留下后患。同时也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等活动,防止受其蒙骗,并时刻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警示。 总结一下:老年人理财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安度晚年,所以不要冒险,一切以本金安全为主。同时,也不要轻信“高收益”,更不要贪图“小便宜”,尽量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资金量大小、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低风险的投资产品,以期收获“稳稳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