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才子苏轼的大格局和大情调: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知鱼之乐uo5wuu 2020-07-07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尝尽人间酸甜苦辣,却始终保留着一颗旷达超脱的心胸。他所做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就是他处世态度的最佳写照——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于简朴中见深意,表现出苏轼旷达超脱的胸襟,寄托着他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全词呈现出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而这,就是最真实的东坡居士。

除了这首外,他还有另外一首特别能凸显洒脱自在的人生态度的诗词,大家读完后肯定能感受到那种失意而不失志的大家情怀。尤其是词中最后的那两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令很多人读来,都禁不住慨叹和佩服东坡先生的伟岸心胸。(在哲学诗画看来,这样的心胸,在现代人中十个能找出一个就非常不错了。)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 ”,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醉而复醒 ,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 ,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 ,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走笔至此 ,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

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不可否认,当时的黄州狭小且肮脏的,而诗人被贬在这里,内心极其苦闷和不平。但诗人却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秉持着他对生活的热爱,竟然忘却了生活中的一切不幸。庄稼种上,菜园子也浇了水,甚至还有一片竹林围绕在茅屋四周。他脱掉了沉重的长袍,摘掉了方巾,完全是一身农人打扮。

不用再考虑天下大事了,什么变法,什么民生,什么钱粮,一切都跟自己没有关系了,朝庭似乎也暂时忘了他的存在。

“黄泥路”,这大概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段小路了。一个气质潇洒的中年男人,布衣葛巾,醉眼朦胧,嘴里唱着:“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朝爆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一会躺在地上,一会又坐起来对着一株野花发呆,累了就在草地上枕着泥块睡着,醒来后却找不着自己的家在哪里。

就是在这条路上,他度过了一生中最为平静的一段时光,中国文学史上也增添了一抹鲜活的颜色。风景、美酒、月夜、临风举杯的诗人,天上的那抹彩霞,专为东坡灿烂。

此时的花儿为你开,小雨为你洒,江水为你流,风儿为你吹。千百年来的风声雨声,花影树影,美酒明月,只为那朗朗的明快歌声和信手拈来的美丽字符。

“夜阑风静彀纹平 ”,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 ,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

在苏轼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这余韵深长的慨叹,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