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尹耀彬 2020-01-22

四年前今天在QQ发的文章今天重发一次。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好的东西就如鸡精,在你的脑海里化开以后常常是回味无穷。一首60个字的词,明白畅达。深夜、一条江、两个人、讲了一个动态的故事,像一幅画留在脑海里余韵袅袅。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写了他醉而复醒,醒而复醉,以酒消愁的郁闷的生活状态。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开头,写了无力改变现实,借酒消愁,自我麻醉,朦陇恍惚的神思,又使他容易产生超越现实的瑕想。归来仿佛三更,自然很晚了。 “仿佛” 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醉死梦生的生活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在雪堂开怀畅饮,醉后独自倚着藜杖返归临皋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时间已是三更,真是夜已深,人已静。这样的环境氛.'使作者的视觉和听觉,都比白天来得敏感而且专拄,从而使他在“敲门都不应”的时候。“倚杖听江声”成为一种可能。这夜深、风静、水静。只好倾听江水奔流的声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下片一开始表现了词人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生活态度和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两年以前(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在政治上受到排挤,被埔,囚禁,因此一度想到过自杀。后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他名义上是一州的军事副长官,实际只是一名被软禁的囚犯。在此之前,他在政治上也已经几经挫折。苏轼曾形容自己这一段时期的处境,是“惊魂末定,梦游缧绁之中顾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谢量移汝州表》)。他浮沉宦海,历尽风波,常怀有惊恐而孤独的心里。深受老庄思想影响的苏轼,多么希冀能摆脱这种动荡不安的生活呵!

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陶渊明《归去来辞》所谓“心为形役”之意,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切只能听任环境的束缚和摆纷扰羁绊,以及由此引起的内心烦恼苦闷。期待的是,“忘却营营”有朝一日能彻底摆脱现实的种种。这是作者长期蓄积于胸的郁闷的喷发,反映了作者“倚杖听江声”时心境之不平静。

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这两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

“夜阑风静彀纹平”夜静。风静。江静。这是白天无法感受到的一种平静啊!与大白然的平静适成对照的,正是自己身陷其中、厌倦之极的喧嚣、混乱、烦杂的现实。作者已置身于一个宁静安谧的境界,词人静夜沉思,它引起了作者个人的独特内心感受,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钻营!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江波坦平,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泛游江河湖海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作者在这一刹那间,享受到了“形为心役”的无限乐趣,精神似乎摆脱了现实,他的心灵暂时地处于“无差别境界”,而也趋于平静了。在现实生请屮无法追求到的,却在自然景象赐予的美中得到了。

“夜阑风静觳纹平“,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他将由自然景象所激起的万千枨触,俱不形诸文字,而只对自然景象本身作了简洁平易的描绘。这一句所表现的,其实并不纯是自然景象,它的意蕴要深广得多。因为它是主客观相契合的产物,实际已成了作者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的象征。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这余韵深长的拍,反映苏轼受老庄思想影响的一些名句,如“我欲乘风归去“《水调歌头。中秋》等。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他耍去拥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甚至将整个身心融化在大自然之中”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016.1.22    10.5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