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山薰风 hhhh华夏上古叙事历称“三王”,曰尧曰舜曰禹。古蜀慧命繁荣沧桑,其先王传统烛照天府,源远流长,其发脉早于华夏三王。 hhhh巴蜀地势群山环绕,植被茂盛,水系众多,气候宜人,在东亚早期版图中得天独厚,占尽丰饶。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蜀先民就已经在这天然的文明孕育之地创造了独特的古蜀文明,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名字:蜀山氏。据早期神话传说与各类蜀地史料记载,蜀山氏乃人皇后裔,属于以部落形式集聚的原始共同体。到黄帝时代,蜀山氏酋长之女嫁与黄帝儿子昌意,生下了后来华夏五帝之一的帝喾。此一点即说明,华夏族裔在其极早期便可能正式拥有了古蜀血统。第一位见于史籍的古蜀先王“蚕丛”建立了古蜀第一个见于史籍的王朝,之后“柏灌”与“鱼凫”二王相继王蜀,构成了古蜀完整的“三王”叙事。尽管李白一千多年前在《蜀道难》一文中就感慨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似乎对古蜀先王的开国史不甚了了,但只要细细根据古史关于巴蜀的零星论述,再结合蜀地近年考古发现,不难对古蜀先王史迹逐渐索隐钩玄。 hhhh《华阳国志》中对三王的直接叙述是:“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 《蜀王本纪》也记载说:“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前文点明了蚕丛的一个显著特点:目纵。也就是说,眼睛是竖着的,突出来的。初看此文也许觉得荒诞不羁,但是三星堆出土的被确定原型为蚕丛王的大型面具青铜雕塑居然直接呈现此一特点,印证了书中的说法,也从另一面发映出历来被不少人视为伪史的《华阳国志》绝非满纸虚言。后文说三王各治国数百年,还有民众迁徙信息,符合上古史带有神话遗留的普遍特点。 (纵目蚕丛) hhhh目前巴蜀年代最久远的考古遗址三星堆对出土文物的年代测定为4800年前,也就是中原的商朝初期,但是此时三星堆所代表的古蜀文明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古文明样态,至少已经过了千百年的孕育与发展。于是可以肯定,即使保守估计,蚕丛王的建国时代也应该早于5000年前。由此可见,古蜀王业之悠远、发达与成熟,首先从肇始时间上就不亚于甚至超过中原王朝。 hhhh第二代蜀王柏灌,据诸多史家断定极可能是羌人后裔。在商朝中期蚕丛王朝国破之后,他率领先民在今成都西北建立了柏灌王朝,享国数百年。之后到了商朝末期,第三代蜀王鱼凫兴起,建立鱼凫王朝。三星堆及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中均出现的鱼鸟图案就是鱼凫王朝留下的历史印记。
hhhh关于三星堆文物的重大历史意义,笔者后面还有专文做专题深入探究,在此暂且不表。三王最后一朝的鱼凫王朝大致结束于春秋初期,自此三王奠定的王业已在远古巴蜀大地根深蒂固,文明特色鲜明而神秘,塑造了一个令人神往的诸神时代,开启了古蜀国纵横五千年的历史长河。 附郑谷诗一首: 夜无多雨晓生尘,草色岚光日日新。 蒙顶茶畦千点露,浣花笺纸一溪春。 扬雄宅在唯乔木,杜甫台荒绝旧邻。 却共海棠花有约,数年留滞不归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