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星耀蜀

 选择权还我 2019-03-28

作者:南山薰风

如前所述,古蜀在4万年前便有先祖居住。到5千年前,蚕丛、柏灌、鱼凫三王相继王蜀,创造了秋夜星空般深邃迷人的古蜀文明。这一个时间段,差不多正对应于三星堆文明所涵盖的历史时期,因此我们可以从三星堆的出土文物来近距离看一看古蜀文明的博大精深与璀璨优雅。

三星堆是三座长约数十米、高约五至八米,连结成一线的土堆,分布在马牧河西岸东、南、西三面的台地上。关于三星堆其名,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天帝从天上撒落三把泥土,落在了广汉的湔江之畔,形成了三座大土堆,突兀地立于平原之上,犹如一条直线上分布的三颗金星,故名三星堆。在牧马河对岸,有一高出周围的弧形台地,富于奇想的人们将这片台地起名为月亮湾。三星堆与月亮湾隔河相望,形成了广汉八景之一“三星伴月”。这是从地理形态上对三星堆的钩玄,但是笔者认为,三星堆的得名与蚕丛、柏灌、鱼凫三王极有关系,它是在冥冥之中对古蜀三王的神圣致意。三王就是三星,三星就是三王,他们至今依然闪耀在巴蜀大地的历史星空,三星堆就是他们洒落在故土的温情星光。

三星堆的文物之所以震惊世界,不仅是因为它们年代久远,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艺术水准华丽高超,品类形态绝无仅有,历史意义极其重大,其精华部分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文字图案

文字是文明形态成熟的直接标志,三星堆器物上有类似文字的图案,目前各方专家学者对此比较审慎保守,没有直接定性这就是文字。但是很显然,这是表达信息传递的文字雏形或者说文字符号,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些早期文字图案与后期中原的甲骨文很可能不是一个谱系,而是有鲜明的异域特征。

二、 巨型青铜立人

此人像人体部分高172厘米,属于正常普通身高,加上基座,通高2.6米。该人像造型独特,手型夸张,应该是祭祀造型,普遍认为手里握的应该是在三星堆和金沙都大量出土的祭祀象牙。金沙遗址也出土了此造型的人偶,只是尺寸差别巨大,这说明此动作应该是古蜀国祭祀时祭司的招牌动作。而最值得重视的是该人像的艺术表现力,它采用抽象手法,表现了人体的飘逸线条,塑像表面的各类图案极其精美,纹饰美学异常成熟,直接向我们呈现了古蜀国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这是当时中原青铜器根本没有达到的美学高度,从侧面反映出古蜀文明在当时是明显超越中原文明的文明样态。

三、 金权杖、金面具

前面的文章里已经提及这根金权杖图案的高超艺术魅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时乃至以后,中原王朝均无金权杖这样的权力象征物,中原历来以九鼎和传国玉玺作为权力象征。金面罩更是没有中原什么事情,这两样东西我们都知道是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的特色元素,因此古蜀文明显然是受到古埃及以及两河文明的影响,并与前者有一定交流。

四、 巨型青铜神树

该神树通高近4米,大体分三层,上下各处均有神鸟栖息,造型华丽磅礴,工艺成熟精湛,表现了古蜀先民大胆的想象力与精致高雅的审美情趣。可以想见,当初这尊神树在天光和烛光的交相辉映下,金碧辉煌地矗立在古蜀国的宫殿里,是怎样一幅光彩夺目、令人神往的画面。三星堆出土的神树不止这一尊,还有体量较小但是同样精美的版本。有学者认为,这是后来中原文化中“摇钱树”的最初来源,体现了古蜀君臣与先民对财富的重视。笔者认为这是有道理的推测,但是也从另一方面表现出古蜀人民生活的富足,只有在极其富有的生活状态中,人们才可能创造出如此精美的奢侈艺术品。

五、 生活格调器物

上图是各类水瓢的手柄,它们形态各异,但无不精美而富有情趣。一个不起眼的水瓢手柄都做得这样别致用心,足以肯定古蜀国的民众生活水平已达到相当高度,非富足如此不足以雅致如斯。下图是各类挂在屋檐廊角的风铃,也都是件件精巧细致,别出心裁,仿佛数千年后今日的东瀛手工艺品,独见古蜀先民在数千年前的生活品味与优雅匠心。

以上所举,仅为三星堆宝贵文物中荦荦大者,数量与品种皆不及全部十分之一。而即使管窥如此,也可足见全豹之华丽真容。从以上侧面,我们可以对截止到鱼凫王朝结束时的古蜀文明得出以下坚实结论:

1. 古蜀文明有自己独立的以文字图案符号组成的信息表达系统,这是文明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2. 古蜀文明在艺术表现力上独特超迈,美学视野深邃广阔,显示出古蜀文明的繁荣高度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可圈可点;

3. 古蜀已经形成成熟的祭祀文化,有自己的独特世界观、宇宙观与原始哲学,并且传承有序,祭祀系统从三星堆一直流转到后来的金沙,其宪制传统也与祭祀文化融合,国家政治形式已趋于稳定;

4. 古蜀文明受到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影响,并将其华丽元素融入古蜀文明的自身流变与构建之中,对后期华夏文明的融合发展很可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甚至可能在艺术领域提升了后期华夏文明的高度;

5. 古蜀经济发达,贸易繁荣,民众丰衣足食,生活水平普遍较高,审美情趣高雅深致,古蜀国的繁荣程度可见一斑。

历史长河不断奔腾涌流,鱼凫王朝在大洪水的肆虐下结束了,至此古蜀三王和他们开创的辉煌王朝告一段落。但是天不变道亦不变,千百年的文化融合与道统流变已经让古蜀文明完全脱胎换骨,愈加具有生命力。在自身不断发展,又吸收两河文明的优质元素之后,古蜀从此成为东亚版图中的迦南地与伊甸园,既是古埃及、古印度及中亚文明向东辐射的走廊,又是沉淀融合并向远东输出文明的辐射源。

历史的天空投下万丈金光,照耀在写满“天府梦华录”的古蜀大地上,穿透尘封的千年岁月,为我们咏叹着那一段如歌如梦的迷人沧桑。

赋诗一首以咏怀:

浩淼尘烟水一方,有我古蜀旧家邦。

金乌神鸟惊春梦,锦缎青衣感秋凉。

沃野山川天下秀,先王道统地中藏。

如今诸夏重开日,借取芙蓉一段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