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44

 昵称D5yyn 2019-03-28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44

第二节 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

一、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一)结构和思路1.文章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内部组织形式,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结构要服从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一般认为,文章结构的内容包括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标题、款识、补记等。

文章从结构来看,有六种类型;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和解证关系。

2 文章思路

思路是指作者谋篇布局的思维轨迹。厘清作者的思维轨迹,是把握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思路理

清了,文章的“文脉”就抓住了,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就了然于胸,这是对任何文章整体认识和理解的关键一环。

文章从思路上看,有如下三种类型:时间型、空间型、逻辑型。

时间型主要反映时间顺序,如先后、早晚等;空间型主要反映空间顺序,如上下、内外等;逻辑型主要反映逻辑顺序,如正反、主次、类比、归纳、证明、阐释、叙议等。如记叙文一般以时间先后为序,因为事情发生总有先有后;游记常以游踪,即空间方位为线索,因为游览总是从甲地再到乙地。

二、技巧点拨

(一)作答流程

1 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文段提供了很多重要信息,比如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特别是要关注后面的题目,从题目的要求中揣度文章的大概主旨。明确作者的出题意图后,再整体把握材料,就可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2.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材料,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可以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阅读每一句的意思,进而厘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这样,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3 尊重原文,摘取信息

词句理解型题目的答案通常就在原文中,不需要凭空想象。离开了原材料,会出现答不准、答不全的情况,在原文中找答案是准确解答题目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可以从文中概括提炼的。同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

4.先拟草稿,再写全写顺

作答词句理解型题目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踩点”给分;二是文通字顺。根据阅卷规则,多写一般不扣分,在不限定字数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陈述自己的见解。同时要保证字迹清晰、条理清楚。阅读理解题与作文一样,十分注重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为了确保答题质量、提高得分率,作答时应该先拟草稿再反复修改。

三、答题步骤

基本要领:纵观全文,把握主旨;认真审题,定向扫描;筛选组合,定向表述。第一步: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答题开始前,先快速浏览整篇文章,掌握文章大意。在浏览的同时要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

(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做到理清脉络,了解文章内容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

在通读全文时,要养成动笔的好习惯,可用笔标记出重要的字词句。在通读全文时,我们要了解文章的哪些内容呢?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

2.了解文章的结构脉络。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理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了解文章的情感主旨。

了解文章情感主旨的方法有:

1)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

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

2)理清文章的结构。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理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①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等。

②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羚羊木雕》。

③把握文章的详略安排。文章中详写的部分一般是主旨所在,略写的部分是对文章主旨的补充。学会根据文章详略提炼文章情感主旨。

第二步:审读问题,理解题意。

阅读是为了答题。作答阅读理解题时,应该首先跳过前面的材料,直接看题后所提出的问题,确定答案所在范围,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具体做法是:

1.找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并做出标记。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题意。

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要点。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根据答题要求,对文本内容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写上即可。

2.抓住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句子中的某些关键词即为答案要点,答题时要抓住这些关键词,进行有效的提取、重组、概括、归纳。

3.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第四步: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后,应对照答案将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要点正确无误。

四、答题技巧

(一)含义理解题答题技巧

所谓含义理解题,根据大纲要求,是指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材料中的关键或重要语句的含义。其类型主要有:

1)从内容看,指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语句;

2)从表达看,指文章中那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如以“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 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

3)从结构上,指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表示过渡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

文段开头或结尾的领起性、总结性语句等等。

4)从修辞上,指运用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理解语句含义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表层字面义;二是语境临时义;三是句外延伸义。

考查方式:

1)解释重要字、词或某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如何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二)词语理解题

词语理解题即要求解释文中某一词语的含义。这里所讲的“词语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 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这里所说的词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词语,而是在文章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词语,即“重要词语”。所谓“重要”,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文章题目;(2)指代词;(3)文段中反复出现;(4)线索或者照应上下文; 5)暗示主旨大意;(6)含义特殊或词义丰富;(7)表达有特色或使用修辞。

词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出现的,总要与其他词语组合才能表达某种意思。词语的意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临时义等,无论这个词在句中的意义是原本固有,还是临时产生,只要语言环境确定, 词义就会确定。所谓“语言环境”也可称“语境”,包括文章用语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场合、题旨、上下文等。一个词用得好不好,如何使用、借鉴或领会词的含义,必须放到语境中考查。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解答这类题目,要做到: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3)能确定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解答时有两种答题方式:

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 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