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 来源产地《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生乔山川谷。二月、三月采根,曝干。 此则今染绛茜草也。东间诸处乃有而少,不如西多。今世道经方不甚服用。此当以其为治少而丰贱故也。《诗》云:茹藘在岅者是。 《中药大辞典》 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和根茎。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生于山坡岩石旁或沟边草丛中。主产安微、河北、陕西、河南、山东。 性味功效《神农本草经》 味苦,寒。主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苦,寒,无毒。主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蛊毒。久服益精气,轻身。可以染绛。 《玉楸药解》黄元御 味苦,微寒,入足厥阴肝经,通经脉瘀塞,止营血流溢。 茜草亦行瘀血,敛新血,吐衄、崩漏、跌打、损伤、痔瘘、疮疖俱治。 即染红茜草根。 茜草苦寒肝经行,凉血止血擅通经,跌打损伤皆可用,尤宜妇科血瘀病。 茜草生用亦有显著止血的作用,不必炒炭,唯止血当用小剂量常用6克;行血则须大剂量20~30克。 行血其效最著者为妇女血滞经闭,单用此味30克,黄酒和水各半煎服,日一剂,分2次服,一般数剂可收通经之效。 茜草根120克,泡一斤酒5天,饮治腰痛。 归经《玉楸药解》 归肝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