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苏轼的《定风波》有感,将作者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表露无遗

 柳家李红 2019-03-28

《定风波红梅》苏轼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苏轼于黄州期间曾写《红梅》诗三首,本词改编于其中一篇。原诗为:“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词里通过描写红梅娇艳迷人、傲雪吐芳的神韵,将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人格追求融于其中,散发出超然脱俗的魅力。词人秉承原诗意蕴,充分保留了“诗言志”的内涵,将超脱自适的胸襟表露无遗。

上阕写红梅娇艳动人、卓尔不群的风姿神韵。起首以拟人手法刻画红梅的冷艳动人。“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好睡”取“海棠春睡”的含义,将红梅比作美人。“冰脸”点出梅花严冬开放的个性。“不时宜”写出梅花不与俗花同时竞艳的风貌。此两句将红梅比作慵懒疏放的美人,既赞誉了红梅的明艳娇丽,又赋予红梅鲜活的生命气息,传神地刻画出红梅傲然独立的品质。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这里承接上文,写红梅因其凌寒开放,拥有与生俱来的冰容,偶尔绽露出桃杏般的红润,更显出其安适高雅的风趣来。纵然有了艳若桃李的鲜亮颜色,红梅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笑对严寒、做雪独立的姿态。

此三句作者依然采用拟人手法,赋予红梅人的思想与情感,将其天生的色彩归结于自身的独立应变,其机心不能不让人赞叹。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红梅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对立统一的表现出来。下阕作者着重刻画红梅不同于桃杏的精神内涵。北宋诗人石延年也有《红梅》诗传世。苏轼在下阕与石诗之咏梅相比较,抒发了自己独特的识梅观念。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意思是:红梅的气质特点本就是安适高雅,不应该为了迎合世态而作桃杏之色。红梅之所以会呈艳色,本就不是为了迎合,而是因为不胜酒力,故而两颊生晕,并没有违背孤傲高洁的本性。“微晕”、“瑶肌”二词本为形容美人的词语,作者借用过来,描写梅花白里透红的姿容,更显得生机盎然、充满灵趣。最后以议论之语点明全词的主旨。

“诗老不知梅格在”暗含讥讽之意,说石延年的《红梅》诗并没有真正刻画出红梅的气质和精神来,可见石延年并不了解红梅。“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取石延年“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之语,说红梅与桃杏真正的区别并不在于有无绿叶青枝。作者认为,红梅的独到之处,在于其处于严寒而傲立枝头,慨然独立,不与俗物竟艳。这也正是本词较石诗高明之处。

将状物、抒情、发议融会贯通,格调雅致,塑造了红梅高洁雅致的精神风貌,并由此抒发自己身处逆境,其志益坚的精神状态,以及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人生追求。作者以词咏物,扩大了词的写作范围,更将“诗言志”化入词中,使本篇成为咏物词中的精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