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二甲双胍为何闹肚子?原因查清楚了! | 帮你读高分文献

 尚振奇 2019-03-28

帮你读高分文献第16期,一吃二甲双胍就闹肚子?这可能不怪你,都怪你的基因和它八字不合……


文 | 鲸鱼

来源 |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1] Diabetologia:妊娠糖尿病女性产后10年内心血管疾病风险较常人翻番

Key Point

先前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患有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增加。最近的研究荟萃了9项研究、539万名女性的数据发现,患有GDM的女性患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患GDM女性的近两倍(RR 1.98, 95%CI 1.57-2.50),2型糖尿病(T2DM)并未影响这种风险(p = 0.34)。未患2型糖尿病的女性中,GDM仍然与未来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56%相关,GDM患者在产后10年内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是将会增加至其他妇女的2.3倍。

https://link./article/10.1007/s00125-019-4840-2

图 1 GDM显著增加女性未来心血管风险

[2] Circulation:口服药达格列净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衰风险

Key Point

在DECLARE-TIMI 58研究显示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降低了T2DM患者心力衰竭住院/死亡的风险。最近发表的研究进一步分析显示,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EFrHF)分层后,不论是否患有EFrHF,达格列净均能降低其心衰住院风险,而在患有EFrHF的患者中达格列净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

https://www./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9.040130

图 2 达格列净与糖尿病患者心衰风险降低有关

[3] Diabetologia:口服药卡格列净增加T2DM患者截肢风险

Key Point

CANVAS研究显示,卡格列净(canagliflozin)对T2DM患者有益于其心血管和肾脏风险,但也会增加截肢风险。二次分析的结果显示,使用卡格列净与安慰剂相比,截肢的风险为6.30 vs 3.37/1000人·年(HR 1.97, 95%CI 1.41,2.75)。缺血性、感染性截肢以及100mg/300mg剂量的风险相似。截肢风险与先前的截肢病史(HR 21.31, 95%CI 15.40,29.49)以及其他既定风险因素密切相关。

https://link./article/10.1007/s00125-019-4839-8

图 3 卡格列净增加T2DM患者截肢风险

[4] Diabetes Care:二甲双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与转运蛋白遗传变异有关

Key Point

许多使用二甲双胍的T2DM患者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最近的研究评估了286名严重二甲双胍不耐受和1128名耐受个体的遗传信息发现,与肠道二甲双胍转运相关的质膜单胺转运蛋白(PMAT)和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1OCT1)的SLC29A4SLC22A1基因突变与二甲双胍不耐受之间显著相关。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与肠道的转运不足有关。此外,研究还发现女性和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二甲双胍不耐受。

http://care./content/early/2019/03/12/dc18-2182

图 4.1 基因突变评分与二甲双胍不耐受之间相关

图 4.2 转运蛋白遗传变异导致二甲双胍不吸收

[5] Diabetes Care:服用二甲双胍中获益最大的是这类患者!

Key Point

DPP/DPPOS研究通过长期随访比较了不同人群中二甲双胍对糖尿病预防效果。随访了15年的结果发现,二甲双胍能够分别比安慰剂组降低了糖尿病发病率17%/36%(基于葡萄糖/HbA1c水平)15年以上。其中,对于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女性比无GDM的女性更有效(HR 0.59 vs 0.94);对于基线空腹血糖或HbA1c水平较高的的参与者也更有效(P = 0.0001)。

http://care./content/early/2019/02/14/dc18-1970

图 5.1 基线FBG较高与GDM病史患者获益较大

图 5.2 基线FBG与HbA1c较高患者获益较大

[6] Diabetes9种氨基酸与胰岛素抵抗及分泌减少有关

Key Point

最近来自芬兰的研究纳入了5181名患有代谢综合征男性,对其中的4851人进行了为期4.6年的随访。结果发现, 9种氨基酸(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与胰岛素分泌减少、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有关(P <5.8×10-5)。其中,有5种(酪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与T2DM的发病风险增加明显相关。这一研究首次发现了循环氨基酸水平与胰岛素分泌减少的关系。

http://diabetes./content/early/2019/03/14/db18-1076

图 6 与胰岛素抵抗和分泌减少相关的氨基酸

[7] JCEM:减肥能逆转肥胖相关的甲状腺机能减退和甲状腺肿

Key Point

肥胖与甲状腺机能减退和甲状腺肿有关。最近的研究评估了96名甲状腺超声有实质性改变、但没有甲状腺抗体的超重/肥胖儿童,比较了他们减肥前后的BMI标准评分(SDS)和甲状腺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BMI SDS减少是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体积和结构减少的独立预测因子,而高敏C反应蛋白(CRP)减少是TSH变化的独立预测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介导了BMI SDS和TSH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认为,肥胖儿童甲状腺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在减肥后是可逆的。

https://academic./jcem/advance-article/doi/10.1210/jc.2018-02399/5380480

图 7 BMI SDS、TSH、CRP之间的关系

[8] JCEM:《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风险分层-从检测到最终随访》

Key Point

过去,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危险分层通常指的是疾病特异性死亡率的静态估计,基于完成初始治疗后几周内可用的一小部分临床病理特征。现在,风险分层成为了一个动态的、积极的过程,用于预测初始治疗的适当性、疾病特异性死亡率、复发风险以及对初始治疗的可能反应。综述认为,动态风险评估应该用于指导甲状腺癌管理的所有方面,从确定诊断之前开始并一直持续到最后的随访。

https://academic./jcem/advance-article/doi/10.1210/jc.2019-00177/5380478

图 8 DTC的风险分层评估应该贯穿甲状腺癌诊治始终

[9] Endocrinology:《胃饥饿素(ghrelin)与血糖》

Key Point

对于胃饥饿素(Ghrelin)的促食欲作用以及内源性胃饥饿素系统对食物摄入、奖赏、体重、肥胖和能量消耗的影响已经有所研究,此外这一激素在极端代谢条件下还有调节血糖的作用。胃饥饿素的血糖升高作用在饥饿的情况下可防止危及生命的血糖下降,但在肥胖状态和某些单基因糖尿病中似乎会导致高血糖症。综述回顾了有关血糖-胃饥饿素轴的文献,并强调了其葡萄糖调节作用的因素。

https://academic./endo/advance-article/doi/10.1210/en.2019-00074/5380484

图 9 胃饥饿素可以升高血糖或限制血糖下降

[10] JAMA:饮食摄入过多胆固醇、鸡蛋增加心血管、全因死亡风险

Key Point

鸡蛋是膳食中胆固醇的主要来源,膳食胆固醇或鸡蛋消费是否与心血管疾病(CVD)和死亡相关仍存在争议。最近来自美国的研究从6个前瞻性队列中收集了近3万名参与者的数据。鸡蛋摄入与CVD事件、全因死亡率的关系在调整饮食中胆固醇摄入后不再显著。高剂量的膳食胆固醇或鸡蛋摄入与CVD的发生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显著相关,在制定膳食指南和更新时应考虑这一结果。研究认为,一天1个鸡蛋就已足够!

https:///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28487

https:///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28465

图 10.1 摄入过多鸡蛋增加心血管、全因死亡风险

[11] Nat Rev Endocrinol:《催乳素 - 健康和疾病中的多面手》

Key Point

催乳素是一种主要由垂体前叶合成和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泌乳。催乳素信号通过跨膜的催乳素受体(PRL-R)传递,许多组织表达PRL-R,越来越多的生物过程被认为与催乳素有关。综述关注了催乳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新发现的作用,特别是代谢稳态,包括体重控制、脂肪、皮肤和毛囊、胰腺、骨骼、肾上腺、母性行为等,介绍和讨论了有关高/低催乳素血症的新进展。

https://www./articles/s41574-019-0194-6

图 11.1 人类的催乳素受体

图 11.2 催乳素与许多生物学过程有关

[12] Nat Rev Endocrinol:《甲状腺球蛋白在甲状腺素合成中的作用》

Key Point

人类合成甲状腺激素T3和T4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均涉及碘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的结构在所有脊椎动物中都是保守的。TSH激活其受体(TSHR)刺激甲状腺激素合成,其上调许多参与激素生成的甲状腺基因产物的活性,也调节甲状腺球蛋白的翻译后变化,选择性地增强其形成T3的能力。这一过程在碘缺乏时4和Gravers病中很重要。现在已知编码的甲状腺球蛋白的TG基因有167种不同的突变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缺陷,导致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https://www./articles/s41574-019-0184-8

图 12 甲状腺素的从头生物合成

[13] 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

Key Point

新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该指南以最佳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经验制定了诊治流程。

主要包括3大版块: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早期筛查与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感染的规范化诊治流程;全身营养、心理状态及中医中药的治疗进展。该指南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进展,首次详细地从糖尿病足防治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本文对该指南进行浅析,予以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