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村里的故事。小李村的村主任叫黄大光,家里办着企业,是村里最有钱的人,总显得高人一等,不把村里人看在眼里。 这天,刚吃过早饭,听到街上一人操着山里人口音,叫卖红薯粉条。黄大光出门招呼了一声,见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踩着三轮车,载着一百多斤粉条。 黄大光叫住老汉,问是不是纯正的红薯粉条。老汉看了大光一眼,大声说:自家做的,纯红薯粉条,不加胶不加添加剂,假一赔十,不信你可以品尝。 别人家的粉条都发白,老汉这一车粉条黑不溜秋的。黄大光问,咋这么黑? 故事 故事 老汉瞪了黄大光一眼,说:你才黑呢!这是纯手工做的,不识货就不要乱说,想要了就买,不要了,别耽误我生意。 老汉挺横,比村主任都牛,倒将黄大光给镇住了。黄大光也是见多识广的人,村里有个小刘的年轻人,在家里加工粉条,对外批发销售。黄大光一直说小刘的粉条掺假,不纯,从来不吃。 黄大光见老汉这样横,遂相信,这粉条肯定假不了,黑得地道,黑得有特色,就抓了一把,回到家用开水一烫,软软和和,用嘴一咬,还真有红薯味。 黄大光对老汉说:你这粉条还真不假,比我村小刘做的真多了,我全要。 老汉将粉条搬进村主任家,收了钱,骑着车直向小刘家奔,一边走一边想,看你黄大光精似鬼,还是吃了我的洗脚水。 故事 故事 原来,老汉是山上落户下来的,住在小李村东十多里,平时做些小本生意,入冬了,就到小刘家里批些粉条,借着山里人的口音叫卖,生意还不错。山里人多种红薯,吃不完的都做成了粉条。城里人,都是奔着他这口音,才买他的货。 这车黑色粉条就是小刘家的,因原料勾兑比例出错,成了次品,无人要,就两块钱一斤批给了老汉,真卖不掉,可以退货。 老汉拉着粉条,没出村就练嗓子吼了两声,竟然以十五块钱一斤卖给了村主任黄大光。 老汉不是坏心眼的人,他是故意的。几年前,老汉的儿子在黄大光的工厂里做工,说得好好的,月工资一千元,到了月底,只发了六十元,说是老汉儿子还是学徒工,没让交学费就便宜他了。老汉儿子气愤不过,辞了职。 今天,老汉用一车烂粉条,换回了儿子一个月的工资,高兴坏了,又从小刘家里批发了一车正品粉条,闷声不响地出了村。 黄大光高价买了次品粉条的消息,在村里疯传,成为笑资,三天后,终于传到了黄大光的耳光里。 黄大光一听,急得发慌,赶紧抓了一把粉条,再次验证,越品越觉得粉条是假的,像吃了只苍蝇似的。 黄大光有的是钱,不差这一千多元,他心慌的是,前一天,他自己留下十斤粉条,其余的已当成礼品送给了镇里领-导,还吹得天花乱坠,说粉条是山里一家远房亲戚亲手做的,纯手工,外表黑了点,却是纯天然,市场价二十多元一斤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