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静读一本书

 医路守候 2019-03-28

查看图书解读稿全文

水木君说: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情绪急救》。

《情绪急救》

作者:盖伊·温奇

点击下方音频,放下手机

听水木君为你解读这本书

《情绪急救》 来自水木文摘 00:00 19:36

点击音频,边听边读

曾经有媒体做过调查,生育后陷入产后抑郁的妈妈,告知丈夫自己可能抑郁了。大部分丈夫选择不相信,有的认为自己的妻子太矫情,有的则直接说“别往自己的身上扣帽子”,有的则根本不当回事……

情绪引起并导致的心理健康,极其缺少关注。

我们明白,感冒不治疗可能会变成肺炎,伤口不包扎可能会引起感染,但是,我们却不明白,如果一个人因拒绝、失败、孤独、自卑等带来的心理伤害不愈合,会带来什么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纽约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盖伊·温奇的《情绪急救》这本书对所有曾经或正在遭遇失败、内疚、拒绝、丧失和自卑等心理创伤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必须的读物。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去定制自己的心理药箱,轻松应对情绪伤害。

“拒绝”造成的心理创伤

有个朋友说自己爱无能,原因是他这一年中相亲了十几回,没想到全部“见光死”。有的本来在网上相谈甚欢,但是一见面,对方就表示不想再联系了。

“难道是我长得太凶残?”有段时间,朋友陷入了情绪低谷,甚至考虑想去整容。

这种因为被拒绝,而陷入到对自我的否定和怀疑中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被多次拒绝的时候。

为什么拒绝导致的伤害比其他情感创伤更为剧烈?在人类进化中,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在原始时代,被部落社群拒绝,就意味着失去了获取食物、受到保护和交配求偶的权利,从而很难生存下去。

因为被排斥的后果如此极端,以至于人类大脑发展出一种早期预警系统,当存在“被踢出群体”的风险时,该系统就会发出尖锐的痛感,告诉我们自己被排斥了。

实际上,被拒绝真的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吗?

当你从其中抽离,换个思维看待这种情况,就会发现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们劝这位朋友,如果把相亲当作是和不同的人约会的体验,并看看自己能够被多少人拒绝。结果,他在后来的相亲中,和现在的女友一见如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了热恋情侣。

他说,被拒绝得多了,就不把这个当回事了,反而能以更自然、平和的心态对待相亲对象,结果收获了一个可人的爱人。

这就是盖伊·温奇博士提出的自我脱敏,当被拒绝的情况让你心情低落时,可以多去做那些畏惧的事情,形成一个自我保护层,抵制未来的拒绝,从而降低感情伤害和情绪痛苦,捍卫自尊。

除此之外,盖伊·温奇博士还介绍了恢复自我价值和修补社交感受的方法。正如我这位朋友所说,一开始屡遭拒绝时,认为是自己有问题,当他向朋友倾诉时,被肯定地告知,在朋友们眼中,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所以,再遭遇拒绝,他会和自己说,“看不上我,是她们眼光不行”,从而重塑自信。

远离人际关系的“肌无力”

在家是我感觉到最孤独的时刻。

有人因为被拒绝而怀疑自己爱无能,有人则在婚姻的围城中,心里像孤寂的沙漠,早已干涸。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们从无话不谈,发展到了无话可说”。一位读者留言说,她与丈夫本就是因为可以谈得来,而走到了一起,曾经他们一边喝着红酒一边畅谈过去和未来,那时的她根本无法想象,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个同床共眠的人,会变得像陌生人,他们往往相对无言。

“感觉房间里的空气都凝固了”。有段时间,她过得非常压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孤独普遍存在。在《我家那闺女》中,吴昕一个人在屋里玩乐高到后半夜,孤独不仅渐渐吞噬了我们的心灵,更可怕的是,它变成了我们的一个习惯,甚至让我们忘记了它带来的疼痛。

但是忘记不代表不存在,这种习惯性疼痛会在某个时刻,让我们崩溃。吴昕在节目中痛哭,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工作上依然是没有进展,个人生活也没有变化……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并非如此。

面对孤独,盖伊·温奇博士建议大家找出你的自我拆台行为,找回自我;学会换位思考,改善社会交往,增强人际关系;运用共情能力,深化你的情感联系;不以“孤独”为耻,努力创造社交联系的机会;收养宠物,把它们当作一个好朋友。

后来,那位读者参加了户外活动的团体,经常在周末和驴友一起玩,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她暂时脱离了婚姻中孤独带来的无力感和孤独感。

后来,在某一次机会中,她带老公也参加了社团活动,没想到,老公也爱上了户外。两个人因为找到了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又找到了一起交谈的话题。

“无话可说,可能是因为相处时间太长,日子过得太平淡,没有话题可聊”。她说,除了一起户外旅行,她还不断和老公拓展新的兴趣爱好,制造新鲜的生活话题。

而在我的朋友圈中,很多单身朋友在家养狗或者养猫。他们将宠物视为家人,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一个人在家孤独的感觉。研究证明,孤独者花时间与狗单独相处,比那些仅一个人相处的人,心态更好,心理更健康。

带着伤口前行

除了拒绝、孤单所带来的心理伤害,丧失与精神创伤所导致的心理创伤也不可小觑,其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

失去所爱的人,成为暴力或犯罪的受害者,成为残疾人,患上慢性或者危及生命的疾病,暴露于恐怖主义或战争的危险之中,或其他危及生命的创伤经历,都足以破坏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心理创伤。

我们经历的某些丧失和创伤造成的创口相当深,比如有个读者曾留言讲过一个故事,最心爱的姥姥过世后,她陷入长期的痛苦之中。

由于当时年龄小,她不知道如何从这种失去亲人的难过中走出来,经常晚上躺在床上,回想姥姥的一颦一笑,回忆起姥姥照顾她的一点一滴,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感觉心被撕得四分五裂。对学习都失去了兴趣,找不到人生活的意义。

我们都曾经历过这种痛苦,只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感觉不一样。

所以,当你遭遇到丧失与精神创伤时,要学会进行自我心理治疗。

盖伊·温奇博士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在伤痛中,要学会寻找悲剧的意义。通过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会”来寻找事件的意义,通过问“什么都可能发生”寻找悲剧事件的意义。

为了从悲惨体验中恢复,我们需要重新拼接心理碎片,用事件的意义编织生活的经验,让自己脱离这种痛苦之中。

这位读者之所以能够从姥姥去世的事件中走出来,是因为某一晚,她在梦中清晰地看到了姥姥微笑着说:“我在另一个世界过得非常好,你放心。过好自己的日子吧”。

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对过往疼爱过自己的人最好的交待。

在破碎的心灵之中重建,我们有了这种转换性思维,就寻找到了悲剧事件的意义,就找到了让自己心理恢复的钥匙。

我们必须承认,人的一生就是面临着无数的喜怒哀乐,有些伤痛注定会在我们身上烙上烙印,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带着伤口,继续前行。

切换视角解开结痂的情绪伤疤

黄执中在《奇葩说》中讲了一个朋友的故事,她每次走到人群中的时候,都会莫名的恐惧和害怕,她看着人来人往的人群,脑海中不停地思考:这些人中有没有在网上辱骂过她的人?在他们平和的面孔下面,隐藏的是怎样的真实?

每当这种念头在她脑海中反复出现时,她便无法正常地面对人群。后来,她得了抑郁症。

这个人就是第一季“奇葩之王”马薇薇。

得了抑郁症的马薇薇,在无数个深夜哭泣,抓住朋友反复地诉说一件事情,这便是反刍。

作者在书中说,反复回想给我们造成情绪伤害的问题和感受,会导致四种主要的心理创伤:

加剧我们的痛苦,使其持续时间大幅增加;加剧和延长我们的愤怒;占用大量的情感和智力资源,抑制各种动机和积极性,妨碍我们集中精力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我们需要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反复讨论同一事件或感受,以至于无法履行社会责任,将我们的人际关系置于危险之中。

反刍让我们仿佛掉入了一个黑洞,我们在这个洞里迷失了方向,使出全身力气都走不出来。

蔡康永在节目中劝马薇薇说,这个时候,不妨我们用上帝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将自己抽离出来,置身于更广阔的视野当中,你会发现,自己所烦恼的世界很渺小。

这就是盖伊·温奇博士在书中提到的改变视角。采用自我疏远的角度,切换反思的视角,从心理上拉大与自我的距离,一方面分散注意力,另一方面,我们能够有新的角度和新的观点重新解读事件,而减少反刍带来的情绪伤害。

治疗失败造成的情绪伤害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要经历无数次失败。对于情绪而言,如果将失败等同于感冒,我们通过休息、吃药、多喝热水等方式,可以将感冒消除。但是如果将其不管不顾,感冒会发展成为肺炎。

有句话说:“我们唯一恐惧的是对于失败本身的恐惧”。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失败所带来的情绪方面的伤害,远高于失败本身。

失败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我们的目标变大,自己变得更加渺小,从而产生自己无能、缺乏吸引力、无法胜任等感觉。

作者讲了一个比尔·巴克纳的故事。比尔是棒球大联盟的球员,他累计成功击球2700次,职业生涯星光闪烁,但是,在1986年世界职业棒球大赛中,他却因接球失误,导致自己所在的红袜队输掉了比赛。

这次失误给比尔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他陷入了长期的自责之中,甚至在25年后,他仍然会质问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失误,而且身边的许多人也责备他当时的失误。

这种因应对失败的方式不当,自己的自尊和自信都受到了损伤。本来失败就是一场小型感冒,却发展成为了严重的肺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一方面获取情感支持,另一方面客观评估失败的经验教训,从失败中学习,敢于承担责任,直面恐惧,从而摆脱失败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2011年,人们依然质问比尔当初为什么会失误,他某一天路过一座起火的大楼,三楼的一位母亲在消防员的指导下,将自己的孩子扔下,不料,孩子掉进消防员拉起的网上之后又高高弹入空中,比尔上前接住了宝宝,就像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接球。

人们为他这次接球鼓掌,他因自己的一次壮举,消除了失败对他情绪的吞噬。他的事例也表明:一个人如果能够学会自嘲,就会治愈心灵的创伤。

蔡康永曾说,真正的高情商,是允许自己有情绪。

当我们遇到情感和心理伤害时,不是一味地容忍,或者视而不见,而是要正视它,找出属于自己的心理健康法则,创建属于自己的个性的心理医药箱。

情绪本身是一种力量。

当我们更加了解它,学会运用它,可以管理它,并治愈它所带来的心理层面的伤害时,我们才真正做到了爱自己。

爱自己,从来不仅指物质和身体方面,它更意味着我们在精神方面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在心理健康方面,有着更为科学的认知。

承认,接纳,转化。你会发现踢开那些缠累我们的伤害和麻烦,建立自尊,变得更有活力,重拾生活的盼望,其实很简单。

愿你有一个明朗而健康的心理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