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国维评“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最工”,为何?

 阿凤ok 2019-03-29

世人皆知,苏东坡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其词意境开阔、豪放旷达。诗、词、赋俱佳的苏轼,自然风格也是多变,不拘泥于豪放旷达这一个风格。苏轼也有不少婉约之作,深情婉转,令人动容。这首《水龙吟》,即苏轼婉约词风的代表之作。

  •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从题目《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就可以看出,这是苏轼为唱和自己的好友章楶所著的杨花词而作。以杨花为咏叹对象,将随风漂泊的杨花比喻成一个万里寻郎的思妇,把杨花的形神姿态与女子的柔肠百转结合起来,是一首深情婉转的闺怨伤春之词。

构思如此新颖独特,巧妙地把咏颂杨花与刻画人情融合在一起,词风深情婉转、缠绵多变。所以后人对这首词给予了高度评价,王国维不仅赞誉“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最工”,而且赞叹“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词的上阕以杨花喻思妇,以思妇叹杨花,咏物与拟人相互融合,浑然天成。首句“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即准确地抓住了杨花的特点,塑造了一个无人怜惜的可怜形象,没有姹紫嫣红的艳丽,也无沁人心脾的芬芳,只能任由雨打风吹去。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则进一步描绘了杨花被风雨吹落的悲惨之状,还有背后蕴藏的深情。杨花离开了枝头,不是表面上的无情,而是心底藏有别样的柔情。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样的柔情,使得杨花在漂泊之中损坏了柔肠,迷离了娇眼,似睡还醒,似聚又散,满是离情。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此刻春梦乍起,在梦里随着十里春风辛苦漂泊,千万里追寻,只为寻觅到那日夜惦记的情郎。可惜,风吹杨花散,莺啼梦难圆。

词的下阙曲笔传幽情,借由对杨花的怜惜,抒发伤春惜花之情、怀人闺怨之恨。“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以满园落英堆积,反衬自己对杨花的怜惜之情。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对杨花遗踪的进一步追问,婉转地传达出离人的春恨。杨花飘落在水中,化为一池无根的浮萍。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以奇妙的想象和大胆的开张,表达了离人的伤春惜花之情。倘若天下春色分三份,其中两份化为了尘土,一份消散在水中,了无痕迹。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以神来之笔,将伤春惜花之情与怀人闺怨之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细细看来,那何曾是杨花朵朵,而是点点离人泪啊。
杨花本就是随风漂泊的无根之物,似浮萍,似柳絮,但却在苏轼的笔下,比拟成点点离人之泪,不可不谓之新奇与独特。千万里寻郎,日夜里思夫,咏物如此深情婉转,自然无愧于王国维“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最工”的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