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案:本文绝不是否定太极拳的技击内容。只是从某个角度来探讨太极拳推手的走向和定位。因为,方向错了,不但一切的努力均化为乌有,而且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会丧失殆尽。 一、竞技推手比赛是新事物,还是太极乱象 曾经,太极拳推手因似有打斗和技击的嫌疑而被冷落。近来,体育行政部门开始尝试用竞技比赛的方式进行推广。不管是因势利导也好,形势所迫也好,关键是,当太极拳推手真的以一群青少年甚至中年人在场地上摔来摔去的形式而存在的时候,对于太极拳(文化、智慧、理论)来讲,是喜还是忧? 推手绝不是摔跤,看当今的比赛却全在生拉硬拽,角力摔跤;推手绝不是争斗,综观比赛场上都是斯文全无,若困兽斗。 搏杀和技击,曾是武术起源和发展的唯一理由。而那个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但其得以留传下来的东西,却可无限泽被后世,造福人类。太极拳养生健身,开发智慧,明志悟道,功效卓越,不可唯技击是论,否则必陷入死胡同。 尚若演化沦落在竞技场,登上擂台的时候,若非为名,必是为利,何关道乎? 体制的原因,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手握大量资源,却被政绩所困,多靠主观愿望、惯性思维来引导和开展工作,出于便利化和可操作性考虑,在形式和表面上大做文章,把很多优秀的传统东西整的徒有其表,只剩下“美丽”的外壳和“似是而非”的怪胎,并加以普及推广。现在由官方组织的各类活动、培训、赛事如火如荼、轮番上阵。可悲的是不少人对太极拳知之甚少,跟风盲从,或为了名利荣誉,趋之若鹜,未免让人唏嘘嗟叹。 官方主管能有多少途径和意愿,倾听民间有价值的呼声和建议,殚心竭虑,思考着将传统太极文化纳入健康和良性发展轨道?即使有此雄心,可能也要付出比现在多的多的努力才行。 而适宜传统太极拳推手发展的沃土依旧在民间。这些自由结合的团体散布扎根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只是纯粹的爱好,没有任何功利和名利因素的干扰,貌似松散,却团结凝聚,安贫乐道,踏踏实实。 二、太极拳推手练的是什么 推手(古称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极拳习练到一定阶段后的必修课程。是熟悉太极劲法,掌握接引化发要领的操练场。是对骨架身形是否完整合度的直接考核。是对能否随遇平衡,得机得势的真正检验。是身心俱练,内外按摩,增加太极拳兴趣的法宝。是感知开合鼓荡、松柔圆活的最佳手段。是找根劲、借人力,明察毫厘之变,顺中用逆的高深学问。是测试是否真松,以及松的程度的不二法门。是破解太极拳玄机奥秘的金钥匙。 练习和研究推手,有助于深层次领会人体结构、力学原理、动静之机和阴阳生克之理。通过与对方的搭手、喂劲、问劲、听劲,来感知他人松、柔、沉、圆活的用劲变化规律,暴露并发现自己的认知缺陷与不足。 推手是践行太极拳理念与思维的方式。讲究化解矛盾而非制造矛盾。每遇外力攻击,是能让对方终不得力、不得势而终止侵害的高深艺术。 推手本身不是技击,若是生搬硬套到擂台上,必是不伦不类,牵强附会,终将事与愿违,贻笑大方。 三、竞技推手比赛与民间推手交流的本质区别 从养生学角度来看。竞技推手比赛,肾上腺素过旺分泌,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瞳孔放大,气滞不顺,关节骨骼负荷陡增,交感神经失常,动静失衡,贻害大焉。 民间推手交流,则情况正好相反。因输赢胜负非必选项,方能松柔顺随,安舒平和,体松意紧。结合行拳走架而得的内气充盈,周身鼓荡,练到明朗之时,有若天人合一,身心俱练,不养而养。 若得知己知人而达知天地之妙,必先修粘黏连随之功。是人则易犯顶匾丢抗之病。古今太极练家,皆以推手来戒除后天的用力习惯,去掉丢顶抗扁的肢体本能,体悟从人之力,顺人之势,因势利导,阴阳相合,内外统一。以达平衡周全,安中守静,圆润不争的太极之境。若被用来比赛竞技,恐难免会挂了羊头,却卖了狗肉。 民间推手交流,在你来我往的阴阳互补中,缺陷得以自彰,弱点得以自曝。亦无心境之乱,更无得失相争,真理和大道得以显现。这样的推手,如同睡在亲人身边,心静体松,安适自如。 但竞技比赛推手,只在胜负得失。往来较技,如临大敌,精神急促,血脉贲张,奋力相搏,力僵气滞,元气过耗,离经背道。 真修太极者,不嗔不愠,不畏不骄,心静体松,外邪不侵,绵绵若存。故推手交流,心存感恩,视对方为一面镜子,洞悉自我。每逢接触,点到为止,数秒之间,或能透过眼神、气息、意念、皮毛触点等等,对彼此的太极层次了然于胸。 至于你来我往,或顺或背,真的只是配合着玩而已。 太极智者皆知,人无完人,艺无止境,无论对方是谁,功夫高低,都永远不可能做为验证自己功夫的参照系。因此明白,每次交流中的“输”和“赢”,均无任何实质意义。 四、性命双修,由拳入道,才是练拳之根本 当今社会,浮泛和表面化的东西往往会形成认知主流。谬误被众人传颂,便会成为真理。太极拳界也不例外。所谓“技击是验证太极拳的唯一标准”,“不能战的绝不是太极拳”;“推手是对抗训练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了破坏对方重心,使其失去平衡”。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对太极拳讲“对抗”,求“破坏”的理论界定,是对传统太极文化的无知曲解,也是对太极拳的污辱和亵渎。 经常会看到一些太极拳习练者,没有得到太极拳之皮毛,却喜欢套用太极拳理,夸夸其谈,既不懂技击的实质含义,也无艰苦恒久之练习,既缺乏专业化的平台训练,也没有高水准的对手陪练,只凭兴趣爱好,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小打小闹,就想借力打力、四面拔千斤,恐怕有点痴人说梦,天方夜谭。 能打依然拳匠,善击不过武夫。 民族灵魂,尚武精神,皆无关拳技,而应该是勇敢和无畏的精神气节,是绝不屈服的高贵灵魂,是敢于渺视一切强权的霸道。拳脚上的功夫,微不足道。即使常见的街头打斗,也无非是由意志决定结果,勇者胜,拳脚功夫次之再次。 而太极拳对武术精神的理解则更上一层楼,有“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的大度从容。有不顶、不争、不犟,如水般应物的泰然自若。 因此,要么从太极文化中汲取营养,明法懂理,益智怡情,养生健身,乐天知命,求真合道。要么为了技击取胜、奖牌证书,去练擒拿摔跤,自由搏击,练肉磨皮,更能短期见效,立杆见影。 以上两者之间没有中间地带。对于只练太极套路和太极推手,却想无敌的人,还是专心地去做梦吧。 太极本无拳!所谓的太极拳,亦不过是武者用太极的思维寻求技艺的层次拓展罢了。 有道是天下第一能怎样,健康快乐是真经,笑到最后才算赢。 太极之理,可以助益于人生的一切境遇,往往看似不可调和,却能一个念头化于无痕。而对抗性推手比赛,是以人为规矩,争一个象征性的立位。结果只有输赢,是死结。太极拳的真正精髓,是体现阴阳生克之道,最终化解矛盾,是重生。 太极拳的魅力,正在于你怎么理解她,都不够完全;你如何赞美她,都不为过分;你如何探究她,都只能窥知一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