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祠庙的建立起源于什么时代吗?

 茶香飘万里 2019-03-29
明代在文化上实行多教并奖的政策,“祭天在中央,祭太庙可降至王国,社穆山川风雨之祭遍及府州县”。民间祭祀神灵祠庙包括里社、灶神、土地、谷神、城惶、关帝、祖先等,由于历代帝王的推崇,儒佛道吸收关帝的忠义思想,关帝庙遍及城乡各地。


清代继承明代的祭祀礼仪,保持原有满族神灵祭祀的旧礼,主要祭祀神灵有:谷神、零神、吴天大帝、黄帝、太店、社穰、先师、日月、太岁、先农、先蚕、历代帝王、关圣、文昌、火神、城惶、炮神、先医、龙神、河神、惠济祠、贤良、昭忠等祠、岳镇海渎、周公。各省祭祀社穰、先农、风雷、境内山川、城惶、厉坛、帝王陵寝、先师、关帝、文昌、名宦、贤良等,民间祭祀神灵祠庙最多者为关帝庙、城皇庙、土地神庙。


明朝建国之初以教化为先的治国理念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嘉靖十五年礼部尚书夏言上《献末议请明诏以推恩臣民用全典礼疏》,奏请嘉靖帝“推恩”放宽官民祭祖,清朝建国以孝治天下,雍正帝颁布《圣谕广训》,提倡人们立家庙和修族谱,明清的祠堂进入了发展的繁荣时期,冯尔康在《中国古代的宗族和祠堂》中言:“清代各地修建祠堂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明代,尤其是那些宗族制度较为发达的地区,更是祠堂林立,牌楼高耸,呈现出一派浓重的宗族文化色彩的景象。”祠庙的建立起源于人类远古时期对自然物的崇拜和当时对鬼神的虔诚信仰。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由于生活环境非常恶劣,加之当时的生产力和人类的认识水平低下,人类对大自然的山、水、风、雨、雷、电和各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动植物产生了感激和畏惧的心理,将一些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关的自然现象和难以解释的自然事件,统统归结为神灵的影响,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受到神灵的控制,于是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开始逐渐形成,最终产生了人类对众多神灵共同信仰的行为。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力的依赖愈加强大,自然的力量可以轻易造成人类的灾祸,为了祈求自然的保护,人类开始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自然神进行各种祭祀,与祭祀活动相关的房屋等场所随之出现。


远古的原始人因为做梦和幻觉的产生加之对自己的身体构造缺乏科学的认识,开始有了灵魂的观念,认为人的身体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并且灵魂主导着身体的活动,灵活可以依附于肉体也可以暂时或永远离开肉体。


在人类死亡的情况下,认为只是肉体的消亡,灵魂依然在自己身边参与生产生活,于是产生了灵魂不灭的观念。朱天顺先生认为:“在中国古人的宗教观中,人们相信人死后会化成鬼魂,但并非所有的鬼魂都有保佑和赐福的能力,即并不是所有死者的鬼魂都会被当做氏族共同体的祖先来崇拜,只有那些强有力的、对共同体有贡献者,或者是酋长,死了之后才被奉为祖先崇拜。”晃福林先生认为:“鬼神最初作为人类崇拜的时候,首先是从自然中将人区分出来,再就是对于自然力的神话,再发展下去就是对人的力量的赞颂,到这个时候,人世间的英雄也就变成了神灵世界里的受人祭祀崇拜的对象。人类在受到鬼神信仰的影响下,开始了对祖先和英雄人物的祭祀,并随之产生了各种祭祀的场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