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02:桂枝汤、附子汤、知母汤、麻黄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葛芩连汤、伤寒论总结。

 厚德载物乾 2019-03-29

 概要:桂枝汤(霍乱吐利停体痛),体痛(痛在肌肉桂枝汤、在骨头附子汤、膝盖痛桂枝汤知母汤、皮肤痛麻黄汤),四逆汤(四逆心力不足,脉微阳外走),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吐下汗绝,津液无,昏迷抽筋,脉微欲绝),伤寒论总结(辛散寒泻温补),葛芩连汤(热利,阳明证之初)。

黄帝

01

条辨七: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霍乱,吐利已经停,身体还是很疼。

体痛:

  • (1)痛在肌肉,桂枝汤。(有点汗+肌肉痛)

  • (2)痛在骨头关节,附子汤。

  • (3)只膝盖痛,桂枝汤、知母汤。

  • (4)痛在皮肤:麻黄汤。

玉竹:可治疗肌肉痛,可在桂枝汤中加玉竹。西医可能为肌肉纤维痛症。

02

条辨八: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上吐下利,丧失津液,加上流汗,津液丧失更多。

发热恶寒:正常人,心搏动产生热,肺法相天为冷,冷热制衡,不会怕冷。若肺津液不够(吐利汗丧失),心火就会往外走,发热而恶寒。即出现发热,且身体感觉冷。

四肢厥冷:正常人,心热往下走入小肠,热才能传到四肢末梢,若心热往外走(肺津不足),则四肢变冷。

拘急:四肢冷,就会停止动,表现为抽筋、拘挛。

四逆汤:即四肢厥逆为主症,内因为心脏力量不够。(四逆汤:生附子、干姜、炙甘草、人参)

03

条辨九: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吐利伤津液,小便又排出很多,津液没有了。

下利清谷:吃什么拉什么,为寒。

阳在内,阴在外,阴把阳封存在内。虽然四季变换,但皮表(后背)摸上去是凉的(太阳寒水)。若阴在内,则阳往外跑,出现内寒外热。

 

脉很小,热已外走,心脏力量不够,用四逆汤。

不能相信西医的EK机(心脏彩超),要相信自己的感觉,手足冷了就马上开始动手治疗心脏,否则等西医EK机发现心脏问题,已经来不及。

04

条辨十: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主之。

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三两(强人可服四两),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猪胆汁半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汁,以羊胆代之。

吐已下断,汗出而绝:津液完全没有了,汗也没了,人快昏迷了,手脚拘急不解,脉微欲绝,但还没断气。

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

  • (1)猪胆汁,用来代替人的胆汁,帮助消化,去肠胃中的宿食。

  • (2)生附:一般三钱(一枚),有时用到四钱,然后好转递减。五钱太多,可能会毒死人。生附子的作用是强心。(炮附子是固阳,把门,如汗出不止。)

  • (3)生附配干姜,脉马上回来。(炮附子一般配合生姜使用)

  • (4)炙甘草:蜂蜜炙,有苦味入心,甘草本甜入脾,炙甘草介于心脾(火土)之间。

  • (5)干姜温胃。

  • (6)三碗煮一碗,放猪胆汁,分温再服,没有猪胆汁可以用羊胆汁代替。

用药后,病人脉平了,恢复很多,还有一点烦,是因为吃东西肠胃还不太适应。所以病初愈,只能吃稀饭、白水煮面,不能吃蛋、肉,可放葱,不放盐。

05

伤寒论总结

伤寒论共113个处方,可分为三类:

  • (1)辛散:麻桂。麻黄桂枝,辛香发散,去寒。

  • (2)寒泻:膏黄。石膏、大黄、黄芩、黄连,撤热救阴。

  • (3)温补:姜附。干姜、附子,回阳救逆。

人参:养阴退热,非发高烧的热,是津液不够产生的热。

辛散:太阳——麻桂。少阳——柴胡。阳明——葛根(葛芩连汤为阳明病之初)。少阴——细辛。

非寒不泻:不用寒药,达不到宣泄的效果,寒药有石膏、大黄、黄芩、黄连等。

非温不补:药性是温的才能补到身体里去,不要用温病派的补药(滋阴凉性的药,如四物汤),温药有吴茱萸、干姜、附子、蜀椒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