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痤疮(胃中积热证)案一则丨皮肤病

 遇见美好心向阳 2019-03-29

原创: 艾迁明

养精神读书

尽力量行医

痤疮(胃中积热证)案一则丨皮肤病

首诊 2019年3月18日 李女士,26岁 面生痤疮3月余,多布于两颊及下颌。多方求治,症状减轻,然不可根除,痤疮反复发作。就诊时,面部痤疮仍在,颈后新起2处。今日咽痛,疑似扁桃体炎。大便干,两日一次,小便黄。纳可,眠可。月经提前。

左寸滑沉关尺稍弦,右寸尺细关滑软。舌红苔白根白厚兼布红点。

此为虚火上炎,胃中积热。当滋肾清虚火,兼清胃火。

石膏24克 知母9克 生甘草6克 熟大黄9克 枳实9克 车前草12克 益母草12克 薏苡仁15克 茯苓15克 熟地12克 生地15克 牡丹皮9克 泽泻9克 僵蚕6克 焦栀子6克

7剂,代煎,每日温服2袋。

二诊 2019年3月25日 上药效佳。痤疮消退,包括颈后。大便一日一次,易解。双脉形如前,然火势已减八九。舌苔已经变薄。上方微调,继续5剂,以求巩固。

石膏15克 知母9克 生甘草6克 熟大黄6克 炒枳实6克 薏苡仁15克 茯苓15克 熟地15克 生地12克 牡丹皮9克 泽泻9克 僵蚕6克 焦栀子6克 山药15克

5剂,代煎,每日温服2袋。

医案解析

本案不难,辩证关键有三:

一是面部痤疮部位——两颊、下颌——对应脏腑:胃与肾。

二是脉象——独脉:右关滑软——胃火盛。

三是舌象——舌根红点——虚火。

至于左脉滑,当为咽炎原因。

所以诊断为:虚火上炎,胃中积热。治则清泄胃火,补虚清火。

首选白虎汤。石膏、知母是要药。

具体用药思路:

白虎汤——清泄胃火

大黄、枳实——清热胃火

车前草、益母草——清热利水

薏苡仁、茯苓——淡渗利湿

生、熟地、牡丹皮、泽泻——补虚清火

栀子、僵蚕——清散上浮之虚火

泻下是清火,利水、利湿也是清火,使火邪有出处,这一点不可不知。

僵蚕也有除痘印之效。

二诊时稍减药力,缓缓服之以求巩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