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随着湖北武汉轮渡四号线(王家巷—曾家巷)、武汉轮渡五号线(王家巷—月亮湾)停止运营,有着119年历史的武汉王家巷轮渡码头正式关门“谢幕”。 最早轮渡 据史料记载,1900年,清人冯启钧购置“利江”蒸汽机轮船,以“利记”公司之名开辟一条从王家巷到武昌汉阳门的轮渡航线,揭开了武汉轮渡历史的首页。 火车过江 粤汉火车轮渡码头旧址,它开启了近一个世纪前武汉人最早的过江往事。 在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督办下开建,1936年粤汉铁路建成通车。火车从广州出发,历时44小时后终抵武昌的粤汉码头,但由于长江天堑,与京汉铁路隔江相望。 为了完成两线对接,1914年1月,徐家棚的江边开始修建供火车渡江的码头。仅用两个月时间,火车轮渡码头建成。 火车就在徐家棚码头停下,缓慢而精确地沿着铁轨驶进驳船,驳船再在拖船的牵引下过江、上岸,完成一整趟水陆对接旅程。一列火车依靠轮渡过江要耗时2到3个小时,但在那个民国初创的年代,这却是不折不扣的科技。 我的码头 我的乡愁 △武汉人在央视《过江》 “坐轮渡去汉口 当年吹着江风的 那个少年 梦想着生活总是在别处 那时候总以为乡愁 属于在别处的人 如今才明白 留下来的人 才更愿意寻找回忆的 来路与归宿” 这段在央视播放的视频,名字就叫《过江》,撩起无数武汉人内心深处的关于乡愁的记忆。 我的码头 我的生活 曾几何时 过江 就是武汉人的生活方式 轮渡 就是武汉人的交通工具 每天早上六点半,中华门码头汽笛声响起,武昌人渐渐苏醒。对面武汉关码头以同样的汽笛声回应,汉口人也醒了。随后车来车往,人头攒动,武汉人的一天,开始了。 木制的跳板,人踩在上面晃晃悠悠,在“嘎吱嘎吱”的响声中,上演了不少人间悲喜剧。 设在渡船中央、噪声轰鸣的的轮机组是参观禁地,带着白手套的船员总是那么威风,舱门开关,全凭他手摇决定。 ![]() 轮渡就像巴士,只要上下班时间固定,总能遇见一样的脸。它每日过江,见证了一场场武汉爱情。 我的码头 我的城市 ![]() ![]() ![]() ![]() ![]() 去年12月15日,武汉市委市政府发布《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总体方案》,部署两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工作,现有16座客运码头将整合为6座,并进行整体优化改造升级。 为配合改造升级,武汉轮渡编号的四航线(王家巷—曾家巷)、武汉轮渡编号的五航线(王家巷—月亮湾)今天正式停止运营;从4月1日起,武汉轮渡编号十航线(晴川—黄鹤楼)将正式停止运营。 我的码头 再看你一眼 ![]() 武汉轮渡 从蒸汽机到柴油 从木踏板到钢垫板 从本地人的交通工具 到外地人的观光船 坐轮渡的武汉伢 也从青葱年少 走向暮年苍苍 119年 被岁月改变的 是人们的生活方式 不变的是长江上 周而复始的每一天 浸染其中 武汉人 最江湖 载不动这多乡愁 武汉码头 让我再看你一眼 119年过去 轮渡早已不只是轮渡 一头是江水 一头是情结 武汉广播电视台 责编:任淼 融媒体记者:李兰 罗晖 编辑:李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