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的传人——理论依据来自红山文化

 你我入画 2019-03-29

红山文化发源地 命名地 内蒙古 赤峰 红山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说文》    

中国人崇龙、尊龙、爱龙,都希望自己有龙的能力,驭风雨、驾云雷,变幻莫测。有云龙远飞驾,天马自行空的自由;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

中国人还习惯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龙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遗传基因,融入到血液里。

華夏第一龙 三星他拉C型玉龙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红山文化中最早发现玉龙的在地方是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的三星他拉(蒙古语赛沁塔拉,意为祭祀的地方)。科学考古出土玉猪龙的地方为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还有后来的半拉山遗址。

根据考古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红山文化中龙的造型学术界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C型龙,以国家博物馆藏三星他拉玉龙、故宫博物院藏傅忠谟家藏玉龙、赤峰市翁牛特旗博物馆藏广德功玉龙等为代表。另一类是以那斯台、巴林右旗、敖汉旗、牛河梁、半拉山为主的兽首玦形龙,也就是人们习惯性称为的玉猪龙。

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论述,这两类玉龙,在地区分布、要素构成、时代早晚关系等方面均来自红山文化区域已是学术界的共识。然而,虽然学术界对于两种类型的龙都出自红山文化没有争议,但对于这两种龙的原型也就是初创时期的龙的形象是什么,却是争论不断,有的根据C型龙的鬃毛和玦型龙的兽面,推测其原型可能是马、蛇、晰蜴、野猪、熊、蛴螬、鳄鱼、鹿等等这个争论一直存在。目前,比较通行的叫法,学术界就是兽首玦形龙、玉熊龙,民间就是玉猪龙。本篇不去探讨它应该叫什么,毕竟是久远的事,其最初的叫法谁也不知道。就约定俗成,采用流行最广的叫法——玉猪龙。 

C型黄玉龙 现藏于赤峰翁牛特旗博物馆

C型玉龙 现藏于私人博物馆

C型玉龙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傅忠谟家藏

C型玉龙 红山大案

C型玉龙 现藏于私人博物馆

C型玉龙 现藏于私人博物馆

C型玉龙 现藏于私人博物馆

龙的这一形象起源于何时,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解释,陶寺彩绘陶器上的“蟠龙”,濮阳西水坡的蚌堆龙,查海的“龙形堆塑”;三星堆的爬龙器,二里头发现的绿松石龙,这些考古遗存对于研究龙这一形象都大有裨益,虽然都有龙的原始雏形,但就其传播之广、影响之深,远没有红山文化C型和玉猪龙这般受到人们自始至终的追捧。从出土的数量上看,红山文化的玉龙不但数量大、形态异、且技艺水平远远高于同时期其它文化。

古老的红山人第一次将龙这一形象,从自然界、从动物身上剥离开来,具象到某一个特定介质之上,这一介质,便是我们熟知的玉石。这是红山人的伟大创举,也奠定了龙的传人的千年基因,这一不知是经意还是随意的举动,直接影响了后世,改變了中国玉文化的走向和进程。所谓美石为玉,起初人们只是就地选取一些斑澜的石头,后来随着辨识水平的提高,工艺的发展或是需求的增长,玉石材料开始有了地域上的交流,原始贸易的雏形便由此形成,这便是有些学者提出的玉石之路。

 博物馆 考古出土 传世  

辽寧 牛梁河

辽寧 牛梁河

遼寧 牛梁河

赤峰 那斯台

赤峰 那斯台

赤峰 尖子山

赤峰 羊場

赤峰 敖漢旗博物館

赤峰 敖漢旗博物館

赤峰 敖漢旗博物館

遼寧 半拉山

紅山大案


大英博物館

哈佛大學福格東方藝術館

法國吉美博物館

中國文物信息中心

私人博物館

河北圍場

天津藝術館

私人博物館

天津藝術館

天津武清

天津歷史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台北故宮

芮國墓土

遼寧文物考古研究所

旅順博物館

私人博物館

河北姜家梁

遼寧省博物館

天津文物局文物处

遼寧省博物舘

故宮博物院

翁牛特旗古代藝術博物館

美国赛克勒艺术博物馆藏


龙的传人——这一说法的理论依据来自红山文化

《山海经.海外西经》

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黄帝-有熊氏-号轩辕,山海经的描述或许是整个黄帝族的族徽、图腾或者是神像之类!

中国考古学奠基人苏秉琦先生曾提出:“黄帝时代的活动中心,只有红山文化的时空框架与之相应。”

龙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象征,它的起源要考虑到艺术创作性,又要回溯到史前時期的环境条件下去考量,它是来源于现实,经过各种艺术的抽象,成为高度综合了各类动物形象的综合体。这一形象从最初只是模拟自然界生物的原始階段,後來逐漸成为远古先民精神世界里的图腾,是作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又超越了现实的产物。龙的起源与动物有关,这是不争的事实,笔者更倾向于龙原型起源于猪,已被考古证实,在兴隆洼遺址中出现了人猪合葬墓,更有猪头摆石龙,这一形象追溯到了八千年前,时空维度较早。在人类演進的历史長河中,猪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正是有了家猪饲养,人类有了稳定的肉食来源,大脑容积才会迅速发育,加速了文明演进历程,后世在创造文字时,家字就是一个屋下面有头猪。以猪为图腾在世界史上并不少见,比如珞巴人的米古巴部落神话中, 猪就是图腾,寄予了當時人们对生育和繁衍的期望,古人在自然条件恶劣,繁衍困难的情况下,以一产多仔的猪为崇拜对像,不是没有道理。

隆洼猪头摆龙型

興隆洼人猪合葬墓

牛河梁玉猪龙出土情况

从兴隆洼遺址八千多年前的人猪合葬,到五千年前以玉猪龙随葬,我们似乎能从中看到传承的因素在里面,这是个由实体到抽象的完美历程!

说龙的传人这一说法的理论依据来自红山文化,不仅仅是时间维度上,在空间维度上,红山文化龙型对后世龙型的走向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紅山文化後至商周开始,龙型便不断演化,工艺更日益繁冗,西汉王莽时期(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刘向的伪作《周礼》,更是规定“五爪天子,四趾诸侯,三趾大夫”。龙便成了帝王的象征,普通百姓便逐渐与龙这一形象逐渐绝缘。到了唐宋时期,龙便成为了我们熟悉的模样,至明清时期龙的形象更是被皇家垄断,成为至高无上權力的象征。

红山文化龙型对相关文化和后世龙型玉器演化之对比和影响


山西文物考古研究所

余杭博物馆

石家河文化龙型

含山凌家滩

吉林左家山

通辽采集

商晚期

商晚期

西周

战国

虢仲墓


文化研究与收藏是相通的,从来不是割裂的。它如爬山,能够坚持到峰顶者是极少数,有些人由于不努力,始终在山底。有些人走错了方向,在山腰徘徊。少數人到了山顶,看到了不同的风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危险的永远是那些挑灯夜行为别人照亮方向的人,因为他们脚下没有路,也没人替他们去开拓,他们只有自己咬牙坚持以身試錯,不是前路开朗,便是粉身碎骨。

有人問,红山文化時期到底有多少玉器?到底有多少玉龙?有沒有人能说清楚。我们都不是古人,也不可能回到那个时代。见微知著,可以简单的推测,红山文化从6500年前开始成熟,到5000年时走向衰落。中间延续了1500年,以现在流传下来的玉器看,红山文化时期已经有了成熟的玉器制作技艺。假设红山时期,一個地域的人一年做出一件玉器,那么1500年就是1500件,如果一年做出10件玉器,那数量有多可观?

之所以想写红山文化玉龙这篇,是受了前几日,佳士得拍卖玉猪龙的影响。一个玉猪龙,到国外转一圈,一下子身价百倍。跑到拍卖会洗礼一翻才认识到他的价值,其实是个挺悲哀的事,并不值得欢呼雀跃。为什么非等外国人认识到它的价值,咱們才能认识到它的价值?这是不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对自己眼力的不自信?这本身是不是流淌在骨子里的自卑?在認知層面,輸得體無完膚。它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我们是否对身边的东西忽略了太久?

人有些时候常常都是这样,对身边的人、事、物,总是习以为常,久而久之就不太在意而容易忽视,比如爱人、比如红山、比如玉龙。也许从这一习惯养成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疏离。所以,有些时候,不要急匆匆的赶路,要适当停下脚步,静下来想一想,看一看身边的爱人,摸一摸手上的古玉,想一想爱它的初心是什么?名利、慰藉、吸引、还是不计回报的付出?

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身边的玉,当有一天我们忽然意识到了她存在的价值,想要去做点什么,可她已不在属于你,成为别人身边的新宠,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此,收藏何尝不是?

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便选择了什么样的价值观,知识不是灌输,而是启发思考以后自己的感悟和所得。

知识与见识又不同。

知识可以改变人生,见识却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鉴定一个物件老不老只是收藏的初级阶段,收藏的至高境界就涉及到了美學问题,美學涵盖的领域就太大了,建筑、宗教、哲学、思想、人文、艺术、历史等等,如果审美出了问题,就如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的跑车,跑的越快,离本相越远。

有些人研究玉猪龙,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器物,去试着探讨红山人的精神世界,思索红山人为什么那么做?而有些人探讨玉猪龙,是研究它怎么做?怎么把它做的更像,如何把它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关注的点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便南辕北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