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美好收藏美好(2023)244◎侃赤峰(二)叩问红山(中)六千岁龙

 木石匣 2023-09-03 发布于内蒙古

叩问红山(中)

六千岁龙

可能,完全可能,兴隆洼人是向外扩散的,二百公里外的红山,有水有林,周边还有土地,是新的“家”。

我喜欢红山人是兴隆洼人的后代,所以坚定地以为了,不管考古专家们怎么说,反正我是这么侃。

兴隆洼人兴盛1000年左右,他们可能走向了辽西,以至于更远,还可能去了南方。

但他们更可能来到了红山,在红山后居住了下来,以群落的方式,延续着红山文化古国。他们还可能继续往北,去了辖区内的翁牛特,又沿着西拉木伦河出现在了巴林、林西、阿鲁科尔沁、克什克腾。

当然这些地名当时还没有出现。

这就进入了红山文化古国的第二个时期——红山群落时期,距今6500年—5000年。

 

(笔者考察红山遗址群 2023)

接续兴隆洼的标识,是石器、陶器和玉器。

标识地点:赤峰红山后。

范围波及辽宁西部,赤峰北部地区,河北北部一些地方。

1908年,日本人鸟居龙藏最早开始在红山地区进行考古,后又有法国人桑志华来到赤峰,他们的目的是攫取中国的文物,我称他们是掠夺式的“鬼子考古”。

中国学者最早来到赤峰,是梁思永先生,1930年他在赤峰红山、林西等地获得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的实物,并著文阐述了赤峰考古的重要意义。

梁思永是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的弟弟。

要是还不知道是谁,年轻人应该知道林徽因,那个写《最美人间四月天》的人,是梁思成夫人,梁思永的大嫂。

梁启超是那个写了《少年中国说》的近代大儒。

“九·一八事变”爆发,赤峰沦为了“日占区”,梁思永被迫中断赤峰考古。

1935年,日本人滨田耕作、水野清一对红山后遗址进行掠夺性挖掘。

1954年前后,国家对红山遗址群进行大规模考古挖掘,主导者历史考古学家尹达第一次提出了“红山文化”的概念,古红山文明揭开了面纱,赤峰人,走向了国人。

2008年,我在首都博物馆“中华文明精品文物展”上,看到了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赤峰翁牛特旗出土的玉龙。还见到了巴林右旗出土的玉猪龙。

精美的玉器,是这一时期红山文化最为典型代表。

玉龙,1971年出土于翁牛特旗的三星塔拉,墨绿色,高26厘米,完整无缺,体卷曲,呈“C”形,吻部前伸,中有小孔,穿线提起可平衡,是第三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列为国宝。

 

玉龙 赤峰博物馆 仿制品)   (玉猪龙 红山文化博物馆 仿制品)

   1500年,他们繁盛着古赤峰大地,多彩的迷离。

   就在上个月(2023年7月),距离红山不到30公里的松山区安庆沟彩陶遗址又出土了“蚌龙”,它大体是由头部、身部和尾部等几部分组成,雕刻手法更为细腻写实,头部特征明显,在牙齿、尾部等关键部位都进行细微的雕琢摹写,局部留有钻孔,整体形态有别于以往发现的红山文化倦曲造型的C形玉龙,而是呈现出舒展的龙的形象。

据推断“蚌龙” 早于玉龙,属于红山文化早期的文明。

 

(蚌龙 自赤峰新闻)

以往发现的红山文化玉器,无一例外地出自红山文化高等级礼仪性建筑或祭祀性遗址中,而此次出土的这件龙形蚌饰是洞察红山文化低等级聚落人群精神世界的一个线索。

古人的精神崇拜,我总结了有三种,第一种是祖先崇拜,第二种是图腾崇拜,第三种是领袖崇拜(王或者皇帝)。

红山人已经发展到了图腾崇拜的高级阶段,是把对祖先和神的某种寄托、皈依上升到了一种似有似无的形象中,它即是祖先又是某种特定的想象,这种想象超乎存在又似乎存在,腹贴着大地又能呼风唤雨。

他们创造出了“龙”。

惊天动地,原来几千年的华夏,这里才是最初精神的起点。

我们都是龙子龙孙。

龙出赤峰,赤峰是龙的祖庭。

红山人以一种想象的姿态,在天地间遨游,成了华夏民族的象征。

   作为赤峰人,我希望市府广场上就用华夏第一龙的原始雕像,现在用的变化了的“龙腾”,让普通人看不懂,让外地人看不透,让赤峰人看着不亲切。

某冬,去呼市,从机场出来坐地铁,车厢内的手扣环,用的是红色的玉龙,真喜庆。

车厢座位不少,可我还是站了起来,抓住了那个玉龙手环,舒服的不得了,因为了心理感应,是那样的温暖,一直站到目的地。

华夏银行,当龙不让,用了玉龙做标识,亦让我喜欢的了不得。

好在呀,赤峰博物馆的门扣、水龙头、主展馆醒目处都用了玉龙,看着就舒坦,这才是赤峰博物馆。

突发奇想,赤峰博物馆可以改名叫“玉龙博物馆”,就像“玉龙大街”、“玉龙机场”一样,那该是怎样的神奇!

又联想了,出土玉龙的“翁牛特”蒙语汉译是“神圣、诸王”的意思,再换一下名字的位置,还可以叫“翁特牛”,这古老的土地可就真的神了。

说着玉龙和玉猪龙,自己又笑了,看看它们的吻部,都像是猪嘴,呵呵,这就对了,因为咱们在侃咱们的“家”

红山文化的这段,1500年要侃的不少,先侃到这吧!

 

(赤峰博物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