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一次,听自己的

 红宝鱼 2019-03-29

    旧时对女子的要求是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是为“三从”,是其一生都在听从别人的安排,那样的年代里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完全没有见过面的年轻人,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决定了彼此以后几十年要共度一生的人。(在此基础上拓展到了某些综艺节目中)。

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会说:“好好学习,听老师话”,所以我们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努力做一个家长老师眼中的good student.好学生就该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我们知道什么事是对的什么事是错的是从大人的口中,理所当然地把它认定为标准。然而在牛顿之前大家都觉得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一件在自然不过的事情,而不会有人质疑为什么苹果是向下掉而不是向上的呢。

一批批的学生更像是生产线上的产品,老师和父母期盼出来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获得多少知识,更像是是获得高等学府的入场券,是进入大公司的一份简历,是进入高端社交圈的钥匙。尤其对寒门学子更是如此,无异于人生的第二次投胎,堆积如山的试卷,朝六晚十的作,anyway,十年寒窗只为一朝金榜题名。

熬过了九年义务三年高中外加“如生命一般重的高考”终于进入大学,选择专业,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八卦阵,( ̄o ̄)不知道该选哪个门。父母说“这个专业很吃香,将来容易找工作”。


    有人说高中生羡慕大学生只要及格就行,大学生羡慕高中生不及格也行,同是学海作舟人,且行且珍惜。从学校进入社会,这是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会经历的过程,实习,是每一个学生要完成的学校派发的任务指标。有的听从家里的安排找了个稳定的工作,有的家里早就安排好了工作,还有一些迷茫的“羔羊”……

参加工作了,少不了父母的唠叨:“某某家的孩子工作可好了,一个月挣得可多了,上个月还带他妈去旅游了呢”,“谁谁家的孩子单位好,工作轻松稳定,你看看你这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工资也没多少。”我们总是能在父母口中听到“别人家的孩子”的风光。

工作几年之后,有的人混的风生水起,有的人成了公司里面的老油条,若有似无的存在感很适合养老,有的人并不如意,就像是在做恶梦又醒不过来那般挣扎。爸妈说:“太辛苦就回来吧,家里已经给你安排好了工作,也该结个婚生个孩子安稳过日子。”

话说这时候年龄也增长了,随之出现的一大批适婚而非婚的人,其中以“剩女”最为突出。如果你刚好是一个长在农村的“剩女”,那情形更甚,过了25岁热心的三姑六婆就会开始各种介绍对象,好像迫不及待要讨你这杯喜酒了。年龄到了就该结婚,有人说要嫁给爱情,可见过时间这把杀猪刀饶过谁,中国的大妈团是强大的, “你现在还能挑挑,再过几年就是别人挑你了”,“等过几年年纪大了生孩子也不容易多遭罪”, (纵然我方奋起抵抗,奈何敌我悬殊太大K.O)在该结婚的年纪结婚,显然大多数人遵循了这一自然法则。有人说结婚就是两个人一起搭伙过日子,因为一个人太苦了,必须找个人来一起承担,无关风花雪月。青春时一切关于美好爱情的憧憬在现实冲击下缴械投降好吧,选择婚姻也并非全都因为爱情。

专业未必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未必是自己满意的,婚姻未必是自己中意的,每一次的选择,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吗?

有多少人把精神给了梦想,把身体妥协给了现实,《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有一段台词“为什么我们一出生父母就决定我们长大要做什么,从来没人问我们想做什么”。难道只有考试成绩好才是好学生的标准,难道非得年薪百万才算成功,难道因为年纪大就一定得结婚,有人喜欢大城市的激流勇进,有人喜欢乡间的小桥流水人家,一样米养百样人,为什么非得要活成别人的样子,钱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如果自己觉得幸福那不正是幸福的样子嘛。爸妈说“找份稳定一点的工作,不要你赚什么大钱”亲戚说“有对象了没,赶紧的”,朋友说“早点结婚生孩子就算完成任务了”,这一次,我想听自己的。

“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   ——莎士比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