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读两年书,感觉错过一个亿

 air1605 2019-03-29

说几个客观事实:

1

00后和90后比,优势极大。

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更专业的老师,有互联网这种工具让他们轻易触达顶尖的教学资源,他们的父母也比90后的父母更加熟悉互联网。

但00后18岁前学习的内容,和90后比没什么区别。

2

这些年各行各业的效率都突飞猛进,唯独教育系统的效率没有提高。

核心原因有二:中高考限制了学习内容,大学教育严重脱离产业。

有的孩子小学就开始通过兴趣引导接触编程,有的孩子还在父母的逼迫下去上补课班。

教育产业化开始让学生分化,加剧了不平等。

越早能把一只脚从学校教育抽出来的人,优势越大,因为效率提高了。

直到大学毕业,我们的教育仍然以通识教育为主,而真正的工作技能要等到工作或研究生阶段才能接触到。

3

我们的职场路径,基本就是从22岁本科毕业到60岁退休。

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35岁之前都是最佳的「创业机会窗口期」和「生育窗口期」。

20多岁的年纪正是智力、体能、学习/创业欲望的黄金期。

如果大学就实习,那么20岁就可以开始实践(参与分工)。

如果本科毕业工作,22岁开始。如果研究生毕业,25岁开始。

这也是为什么我个人强烈反对读研,因为太多例子证明二十多岁的年纪,多读两年书,感觉错过一个亿。

核心原因如上:学校体系效率非常低,且严重脱离产业。

同样的努力,教育体系提供的回报要低于产业回报:

4

互联网行业进入中国也就是2000年左右的事儿,从业者普遍为70后、80后、90后。

这种新兴行业,目前是看不到完整的职场路径的。因为干互联网的,还没人老到该退休了。

但是我们能看到一种「互联网式焦虑」叫:35岁之后我该怎么办?

很多传统行业注重学历,后期收割,研究生文凭是敲门砖,很有必要。可能30岁之前收入增速低,都在蛰伏,等到30岁开始才步入收获期。

但不管什么行业,40岁开始都会进入平缓期,50岁之后的收入增长会远低于社会平均增速。

35岁是个很尴尬的年纪,从这个节点开始:

收入增速开始变缓;

父母养老蜜月期结束;

子女教育投入期到来;

整个家庭的健康风险敞口慢慢打开;

且处于还贷周期内;

冒险的事(换行业、创业)很难再碰了...

因此35岁之前的这段时间非常宝贵。

如果能早工作两三年,意味着跟工作晚的同龄人相比,有更高的工资,更多的工作经验(很多岗位对工作年限有要求),多了两年的生育和创业窗口期。

早两年工作对高学历女性的好处更多。

所以我个人坚定支持学业让位于就业、早早实习、本科毕业就工作、读研期间结婚生子、就业期间按需提升学历等选择。

看似特立独行,实则性价比很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