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成功,就要让自己始终处于冷静的状态,低调处事,切勿张扬。

 邹君山 2019-03-29

低调处事是一种人生哲学,低调,并非儒弱。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的一生,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不顺心,难免会经历种种误解、不公、冷遇、诬陷甚至是恶意中伤。当我们面对这些的时候,有人抱怨,大叹这个世界不公;有人据理力争,宁折不屈;也有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以上种种所为,均不是最明智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一笑置之,用忍耐来化解彼此间的矛盾,或者用忍耐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解决。

当时机尚未成熟时,最忌讳的就是鲁莽行事。我们都是平常的血肉之躯,谁都有七情六欲,谁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也都不是圣人,所以有时会鲁莽行事。但想成大事,就得分清轻重缓急,远近高低,该舍则舍,该放则放,不能总是想着“鱼和熊掌兼得”。要学会从长计议,因为我们毛羽不丰,所以凡事都要懂得让步,切不可张扬。一定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让。

春秋时期越国名臣范蠡,文韬武略,足智多谋。范蓝追随越王勾践十多年,苦身戮力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他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然而范蠡深知勾践为人,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安乐。于是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携妻带子,秘密离开了越国。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在海边结庐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兼营副业并经商,几年的时间,便已家产万贯。他仗义疏财,乐善好施,终被齐王赏识,拜为相国。可是他却认为久受尊名,实乃不祥之兆。于是,他再次急流勇退,辞去官位,散尽万贯家财带着妻儿归隐田园。后成为我国道德经商一一儒商之鼻祖。

所以,真正的强者,从来不在乎名利之争,从不与人做无谓的计较。他们懂得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进。一个真正的强者,不是看他是不是有权有势,是不是腰缠万贯,而是看他有没有真正让自己强大起来的本事。而这样的本事,并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培养起来的,这需要必须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忍辱负重,厚积薄发,才能做到真正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西汉宣帝时期,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杨惮。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重仁义而轻财物,是一位难得的好官。按道理本应受到皇帝青睐,而宣帝也的确曾经一度很喜欢他,曾多次提拔他。然而,就在他正春风得意的时候,有人因为嫉妒之心在皇帝面前恶意中伤他,皇帝一怒之下,将其贬为庶民。

可被贬之后的杨惮,非但没有颓废沮丧,反而每天不亦乐乎地为家里置办各种家当。友人曾多次写信劝诚他不该如此大张旗鼓,容易引起别人非议,遭小人陷害。可是杨惮却不服气,他觉得自己没什么过错,依旧我行我素。终于,有人在宜帝面前告发杨惮,说他不思悔改,行事高调。皇帝听后大怒,立即将杨惮处斩,而他的妻儿也被流放。

历史上,像杨惮这样因为不懂得低调收敛而最终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落下悲惨结局的人并不在少数。其实他们本身并无太大的过错,罪不至死,错就错在,他们不懂得忍耐,不懂得低调做人。古往今来,很多才华卓越的人,往往总是锋芒毕露,气势逼人,看上去似乎风光无限,实则一个不小心就会惹祸上身。

低调做人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这样的人是大智若愚者。

真正的大智若愚者,实际上最懂得“韬光养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道理。大智若愚者,他们用表面的“愚”,掩饰了真正的“智”,这种甘为愚饨、甘当弱者的低调做人的处世原则,才是正的“智”之所在。他们不争名夺利,凡事保持平常心,能让自己明明白白过一生。

大多数时候,低调一些,深藏不露,不是心机,而是一种智谋。出头的橡子易烂,过分张扬自己,就会经受更多的风吹雨打。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不合时宣地过分张扬、卖弄,那么不管多么优秀,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打击和攻击。所以,低调有时候更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法,让自己免受无故的攻击。行走在社会,有时我们一定要学会藏锋敛迹、装憨卖

乖,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别人射击的靶子。

古人讲“宽则得众,宰相肚里能撑船”,实际上也是一种低调的体现,而我们看那些历史上真正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宽厚内敛、低调隐忍的。

“将相和”的故事里,蔺相如对待廉颇的态度,就给了我们一个低调处事的榜样。蔺相如对待廉颇处处以礼相让,并非是怕,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团结。所以,低调不同于怯弱,低调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凡事不与人争的宽大胸怀。低调オ是一种真正的大家风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