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只是一个镇,科级行政单位,却有无数的好企业、几百亿的GDP,在其核心行政、商务区,你有到了香港的感脚! 【大家看看下图,是不是?】 而且,而且,其中有两个超级巨无霸的、规模达到100000000000元(千亿)的大企业:美的(SZ.000333)&碧桂园(HK 02007)。
一个镇有两家千亿规模的企业,我简单研究了一下中国地理与经济,好象发现没有第二个,不知这个地球上还有没有第二个这样的地方。欢迎大家一起来找寻。 遥想多年,我住在碧桂园,工作在美的,每天在两个大企业之间来回,尤其是后来两家都建起了气派的总部大楼,碧桂园总部大楼离我的住所,近在咫尺,而上班的目的地则是美的总部大楼。现在回想起来,真有一种传奇的赶脚啊! 这两个相距不过10公里级的企业,有很多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关于两位老板
他们出身卑微,但是如果你认为他们眼角小视,那便大错特错了。他们是少有的具备世界级胸怀的企业家。他们从小事做起、敏感于细节,却能够做到不耽于小节,敢于放权、大胆用人,颇有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大将军气魄,成就了堪称伟大的事业。 两位超级大佬从小交好、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但国为商界枭雄,有时也彼此略有较劲。比如,何享健其实也很早就进入房地产领域,1998年在北滘开发海岸花园项目,是北滘乃至顺德的标志性楼盘,但是随后美的地产的发展,多年不如人决,每谈及此,何享健总是略有不甘,说我搞房地产可是比碧桂园还早。 他们埋头于自己的企业,如老农一般地经营着他们的企业。何享健从塑料瓶盖起家,进而从风扇开始切入家电领域。杨国强因为贫穷,其生涯从泥水匠开始。他说,全中国可能没有一个房地产老板像他这样了解建房子的成本。杨国强有一次在中山大学与EMBA学员沟通(是不是唯一一次公开讲话?我当时在现场)时谈到少年时期,他说媒体说他17岁之前没穿过鞋子,错是,是18岁之前。 但是他们的眼光早就放眼全球,他们可能不仅是顺德、是广东,甚至可能是中国第一批看世界的企业家。何享健80年代就开始走出国门路客户——“不与国内同行争市场,走出国门闯天下”,杨国强则更是低调的成为中国地产商中第一个在国发大规模开发房地产的老板。 【“可怕的顺德人”——20年前很熟悉的概括】 二、关于两个企业 【美的总部大楼】 【碧桂园总部大楼】 美的创业于1968年,是中国现在的民企中创业最早的企业(之一),1980年进入家电领域,2000年后开始全球经营,目前已成为全球运营的家电巨头。 碧桂园1992年正式进入房地产领域,2013年进入千亿阵营。是国内的一个非典型案例。 与两个企业的成长经历匹配的是,美的早早就树立了现代企业的格局,并从2000年后就具备了全球化公司的气质。碧桂园则是在2007年上市后才开始具备大家气质,在换帅(聘请莫斌任总裁)后开始进入现代企业的轨道,在2013年后则家族成员开始大面积退出董事会,全面转型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公司,其总裁、联席总裁、财务副总裁、运营副总裁、人力副总裁均为业界翘楚。这种人才大阵势,于美的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碧桂园的豪华阵营】 【美的的操盘手们】 他们有一个共同推崇的家族传承标杆:沃尔玛。何享健是美式经营理念的铁杆粉丝,杨国强则说沃尔玛创始人的自传是他读烂了的一本书。 两个企业,碧桂园以“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为企业使命,美的则早早确定了“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从这里也都看得出来两者世界级的追求。 三、向他们学什么?
16、17日,正好我组织一些老板、经理人赴这两个企业参观学习,我也系统地向大家讲述了美的经营之道。
一是低调务实、干净干事的文化,精打细算、醉心实业、心无旁顾的经营风格,值得很多企业学习,尤其是在当下开口闭口必谈模式大谈资本、浮躁不堪的社会经济环境下。 二是其建立现代企业机制的不懈努力。没有制度化建设,企业永续经营就是一句空话,而良好的机制,将迸发出人才的活力,创造不可估量的企业财富。不论是美的的契约化经营、事业部制,还是碧桂园的纵向垂直、合伙人制,均是如此。 三是吸引优秀的人才。美的80年代便从“星期天工程师”开始招揽人才,进而大胆引进专业人士到那时的乡镇企业。彼时的何享健,有一句名言,“宁可放弃一百万的利润,也不放弃一个对企业有用的人才”,要知道,那个时候,万元户都是超级大户了!而杨国强组建起的豪华团队,也是有大魄力的企业家才做得出来的大局面。
六是…… 当然,也还一直有一些企业家这样说,搞什么培训,我给员工培训了,他们长知识了,然后就走了怎么办?我岂不亏大了(就在前段时间我又听到)。遇到这样的言论,我只有静静地在心里祈祷:走好、不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