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要求来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回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形式。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本次探讨的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预设性问题以及生成性问题,在预设问题中探讨设问和追问,在生成性问题中探讨对学生的应答进行评价处理的策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提问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提问和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有效提问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能够根据教师的评价来审视自己,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准确的对教学作出改进,真真正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2、有效提问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有效提问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促进师生情感上的交流,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的态度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学生的学科成绩,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架起教师和学生之间友好的桥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课堂的和谐。 有效提问的类型有千千万万种,而要在正常的教学中,巧妙设置问题就需要教师多下一些功夫,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提问方式。 1、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相应的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将其称为预设性问题。 ![]()
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并猜想学生可能的回答,进一步设置问题,从而形成“提问—追问—再次追问—总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提问中不断的思考,促进思维的扩散,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达到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2、每一堂课都是生动活泼的,学生是真实的学生,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因此,紧靠教师课前的预设往往是不够的,更重要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机应变,也就是说教师在面对突发性事件、生成性事件时要合理的引导学生,生成性问题处理得好,这将是一节非常精彩的课。 ![]()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完备自己的知识体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设置出有效的、有意义的问题,其次,在面临课堂生成性问题,教师应该有自信心,有艺术性的处理这些问题,转化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