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西的永福路是一条僻静的小路,南起湖南路,北迄五源路,全长不足500米,这一带也是上海高档住宅区。该路由法租界公董局筑成于1930年,法文路名为Rueclu Pere Huc,中文名为“古神父路”。 百度地图 古神父(Evariste-1Regis Huc,1813-1860)是法国天主教遣使会传教士,他有一个中文名字叫古伯察。1813年6月1日生于法国。1839年被教会派遣到澳门,早在清康熙、雍正的“禁教”中,天主教就被视为非法宗教而被取缔,但他无视大清禁令,擅自闯入中国内陆,在北方生活了5年之久。当1844年中法签订《黄埔条约》,承认天主教为“劝人为善之宗教”,天主教在中国为合法宗教后,他又在江浙一带传教。1852年回欧洲,并出版多种介绍中国的专著,对西方人了解中国和近代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永福路近湖南路街景 1930年适逢古神父逝世70年,公董局即将这条刚筑的马路命名为“古神父路”,纪念和缅怀他的“丰功伟绩”。1943年命名为“永福路”。 永福路复兴西路路口 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编《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心城区)》第190页收录该馆藏住宅建设图纸,该住宅的名称为“Residencefor R·Buchan”,可以理解为“盘根设计的住宅”或“盘根住宅”,设计单位为“Elliott Hazzard”,那就是旧上海著名的设计事务所—哈沙德洋行。时间为1932年,距古神父路筑成后2年。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心城区)》第190页 实际上,在上海字林洋行出版的《ChinaHong List 1937》(《中国行名录》)的《Shanghai Street Directory》(《上海街道名录》)中可以查到“52 Rue duPere Huc”(古神父路52号)登记的住户就是“Mr&Mrs R.Buchan”和“C·S·Tung”,也就是“盘根夫妇”和一位叫“C·S·Tung”的人,从名字上看,这位Tung C·S·应该是一位华人。 永福路街景 我能查到的关于盘根和Tung C·S·的资料不多,综合已查到的资料:盘根是美国商人,约20世纪初来上海,后来担任一家叫友华洋行的美国经纪人公司上海分行经理,专事票据、金银及汇兑经纪业务。另一位叫爱纶(E·C·ALLan)的美国人在1915年前后在上海南京路开了一家“华革和服鞋行(Walk-OverShoe Store),经营进口男女鞋袜,还代理多家欧美鞋厂的推销业务,在盘根的鼓励下,1924年,盘根退出友华洋行,爱纶也将自己的华革和服鞋行出售,两人合作成立ALLan& Buchan ,是一家经纪人公司,从事票据、金银、汇兑业务,行址长期设在九江路69号的日商住友银行大楼内。这家商行没有中文行名,人们只是根据其英文名译作“爱纶盘根洋行”或“盘根爱纶洋行”,在上海的外资经纪人公司中小有名气。 永福路书店 C·S·Tung的全名为Tung Chien Sen (董生同),是设在外滩12号汇丰银行的ExchangeBrokers Association(汇兑经纪人公所)的华人经纪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汇丰银行是外资在华最大的银行,中国的外汇比价就是由这个机构确定,即以该机构当日公布的比价作为兑换价,盘根爱伦洋行就是票据、金银、汇兑经纪人公司,盘根一是与这位C·S·Tung的关系密切,将自己部分空余的住宅提供他居住。 永福路街景 哈沙德洋行(Elliott Hazzard)由美国建筑师哈沙德创办于1922年左右,长期行址在四川路33号的企业大楼内。费力士(E·S·J ·Phillips)是哈沙德的合伙人和设计师,1926年由哈沙德洋行承担设计的“华安人寿保险公司大楼”(今南京西路104号,即今金门饭店)竣工,使其名声大振。其在上海的主要作品有上海电力公司大楼(南京东路181号,建于1929年)、新光大戏院(宁波路586号)、枕流公寓(华山路731号)、企业大楼(四川中路33号)、西侨青年会大楼(南京西路150号,今体委大楼)、永安公司新楼(南京东路620号)等。哈沙德洋行还承担设计了不少住宅,永福路52号的“盘根住宅”就是其中之一。 永福路复兴西路路口街景 永福路52号位于永福路与复兴西路交叉路口的西北转角,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大门开在永福路上,主建筑位于地块的北面,占地约270平方米,面临大块的草坪,建筑保存完好,与原设计图纸基本一致,西班牙风格住宅。 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藏 主立面朝南,以中间的正门为中轴线,两侧呈不严格的对称,中轴线两边略向外凸出,设计成中间略高,两边稍低的五个连续拱券的门廊,在两侧的小拱券上面设计为平缓的坡顶,而中间的3个拱券上改为二楼的阳台;底层的西端设计为多根螺旋柱式装饰的五扇排窗,以红色的筒瓦做屋檐,而东端的底层设计有龛,从原始的设计图中依稀能见到,龛内应该有雕塑,而二层则为中间用二根螺旋形柱作装饰的三扇相连的落地长窗。 住宅的其他立面均作为次立面处理,简洁、流畅,统一使用拉毛墙面,这样的处理使建筑的整体颇似欧洲中世纪的石构建筑,而平淡、简洁的次立面,又有效地衬托出主立面的精致、大气,在上海现存的西班牙风格住宅建筑中,其不失为精品。 20世纪90年代,我担任多家机构各自拍摄的关于上海建筑的多集纪录片的顾问,也多次进入该宅内。该宅的内装修比较奢华,位于中间底层的大厅就是上海人讲的“客堂”,在整幢建筑中属于“公共空间”,也是主人会客的场所,客厅的地面全部使用进口大理石,客厅的中间设计一对雕刻精细的螺旋形柱,而柱头又改变为古典的综合柱,确实带有西班牙或阿拉伯装修的富丽、豪华。 永福路52号门口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盘根夫妇被迫离开上海回国,在以后的著录中找不到关于他们的相关记录。约20世纪90年代,永福路52号为永乐电影电视集团公司所在地,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时光如烟 建筑百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