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四绝&八怪,你都知道吗?

 晨晓光 2019-03-30

洛阳有“四绝”,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洛阳牡丹,洛阳龙门石窟,你能说出其他两绝么?“面条放坏才来卖,喝汤无勺蹲门外,低脑厮跟满嘴带,皇帝拿来脚下踩,石头开花不奇怪……“洛阳八大怪”,你能说全乎吗?

Part 1

洛阳四绝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连续开凿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还开凿了药方洞和东魏时开凿的莲花洞等石窟。



北朝石窟都在龙门山,古阳洞自慧成至东魏末50多年的营造,表现出列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洛阳正骨

千载奇术、单传秘诀,伤筋动骨,再造建功。与时俱进,老树新花。

相传,清代嘉庆年间,郭家先人曾经救助过一个过路的外乡乞丐。为报答救命之恩,乞丐将一套正骨手法秘籍与秘方传授给了郭氏先祖。从此,郭家人开始使用这套手法为民众看病,而且在一开始就立下了对内“传男不传女”、对外“看病不要钱”的家规。

 河南省洛阳平乐正骨正元堂

到了郭氏第5代传人郭灿若的时候,一场凸现的危机却为“郭氏正骨术”在中原一带声名远扬创造了一个契机。原来,当时郭灿若身患绝症且子嗣尚幼。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郭灿若打破了传男不传女的祖训,把绝技传给了夫人高云峰,其中不仅有正骨手法,还有秘传的药方。按“郭氏正骨术”理论:筋骨受伤,主要症结在于气血。因此治疗应本着内外兼顾的原则,着重于修复体内气血,从根本上治疗骨伤。



按常理,这样的绝活都应是在家族内部秘密传承的,但在新中国成立后,高云峰为了让更多百姓受益,力排众议,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郭氏祖传二百余年药方献给国家、公布于世。

洛阳牡丹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由于洛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地肥沃,加之园艺大师们巧植善种,培育出许多色,型皆佳的珍品,使牡丹变异千种,名品日增,誉满全国,遂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



古洛阳人爱花成俗,邵雍的'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开花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土无涯'的名诗,正是这种习俗的真实写照。


今日牡丹花更好,五洲四海争相来。在洛阳牡丹盛开的日子里,花开如海,人似潮涌。九衢游人慕名而来,还有许多外国朋友和侨胞,跋山涉水,远渡重洋,来观赏洛阳牡丹的独特风采,都为这'花中之王'所倾倒,所陶醉,真乃是'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洛阳水席

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



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


洛阳水席,历史悠久,古今驰名。千年以来,久传不败。红白大事,宴请宾客,率先用之。所谓“水席”,有二层含义。一是以汤水见长,二是吃一道换一道,一道道上,象流水一般,故名“水席”。


Part 2

洛阳八怪

    洛阳八大怪,是指在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出现的八种独特的民风民俗。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洛阳地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生活方式。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洛阳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八大怪”。

                                                                                              第一怪:面条放坏才来卖

     洛阳浆面条又称浆饭,是河南洛阳民间的汉族传统面食。因酸味独特而受到洛阳人甚至是外国人的喜爱。浆面条的配料是关键,因为煮浆面条的不是常用的清水,而是一种特制的酸味豆浆(也称酸浆)。正是因为这种发酵的酸浆,让外地人猛一下闻到,还以为是面条放坏了。但是,在吃的时候它的酸味几乎都化解在料上,立时会觉得余香满口,回味无穷。

    此外,洛阳浆面条还有一个特点,放凉后重新加热食用更有味道。因此民间有“浆饭热三遍,拿肉也不换”、“浆饭热三遍,金子也不换”、“浆饭热三遍,给个县官也不干”等多种说法。

第二怪:喝汤无勺蹲门外


   洛阳号称“汤城”,无论驴肉汤、牛肉汤、羊肉汤、豆腐汤等等,洛阳的汤都有独特的风味。外地人喝汤其实是汤为辅、料为主,而洛阳人喝得就是汤,料是很少很少的,而且洛阳人喝汤不讲究店的排场,要的是汤的味道,即使在深巷角落里照样不愁没人来,汤就是洛阳饮食文化的最鲜明特点!

      在洛阳喝汤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汤的故事”,其一:加汤不要钱。其二:汤馆多得数不清。其三:喝汤用筷子。其四:有凳子不坐蹲起来。这些都是老洛阳的汤客一直以来的吃法。

第三怪:低脑厮跟满嘴带

 

洛阳话是洛阳地区所通行的口语,区别于外来移民中普遍使用的普通话,属于中原官话,在河南省内属豫西方言。

区别于普通话的四声,洛阳话中只有平声、上声、去声等三声,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经消失,但与普通话一样存在轻声。

洛阳话中保留了相当多的特有词汇,动词居多,其中很多没有相对应的汉字。

 例如:

 厮跟,si gen = 一起; 例如,ra俩厮跟着去。(人家两个人一起去)

 低脑,di nao = 头;例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用洛阳话说就是大低脑儿子和小低脑爹。

第四怪:皇帝拿来脚下踩


   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目前拥有三项世界文化遗产,沿洛河两岸分布着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和邙山古墓群。

      邙山是洛阳北面的天然屏障,也是战略要地。

  俗谚说:“生在苏杭,死葬北邙”。 邙山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也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十几个帝王的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邙山上,大大小小的土包,就是历朝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的墓冢。 如今,洛阳的开发渐渐向邙山上发展,因此,有了“皇帝脚下踩”的戏言。

第五怪:汤汤水水一道菜

 

洛阳水席是河南洛阳一带特有的汉族传统名宴,属于豫菜系。洛阳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它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全席共设24道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

第六怪:牡丹多的像种菜

 


   洛阳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牡丹的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等多个品种。洛阳牡丹以其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众多的品种、宏大的生产规模、丰富的野生资源、高超的栽培技艺、日臻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及具有深邃内涵的牡丹文化,在国际园艺界及文化界享有崇高地位。

第七怪:石头开花不奇怪

 


   洛阳特殊的地质结构和河流分布,造就了储量丰富、种类繁多的观赏石资源,有享誉海内外的洛阳黄河石和牡丹石,天然成画的国画石,中国四大美玉之一的梅花玉,可与和田玉媲美的伊源玉,图案画面生动的梅花石、荷花石,质地温润的黄蜡石,比肩灵璧的灵胭石,还有汝河画面石、伊河图案石、河洛丑玉等,共计50多种,在国内赏石界具有很高的声誉。

  洛阳得天独厚的观赏石资源和深厚的赏石文化积淀,吸引了各地的收藏名家和爱好者前来采集、选购和进行学术交流,推动了洛阳赏石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八怪:啤酒一瓶倒下来


在洛阳,洛阳宫啤酒被洛阳人戏称为“夺命11度”。

有网友戏言:8瓶下去后,眩晕6小时,胆量加+200%,物理抗性+30%,物理输出+40%,攻击速度-50%,力量加+20%,敏捷度-40%,智力-50%,走直线能力-80%,真心话+70%,大冒险+60%,吹牛能力+100%;洛阳宫配烧烤,外地人全干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