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时期,中原国家为什么打不过蛮夷国家,很值得我们深思!

 思明居士 2019-03-30

​春秋史,在我国历史上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又是一个十分战乱的年代,春秋无义战也正是春秋时期战争的特点,但是咱们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我们就会得出“地处中原的的诸侯国都被消灭,但是地处偏僻的的诸侯小国一步一步的发展成一个诸侯大国”的结论。

咱们看一下秦、越、晋、吴、楚这些诸侯国的发展史。它们通过战争先后的打败并吞并了自己国家周围的无数小的诸侯国,最后又慢慢的蚕食了中原比较大的诸侯国。更有趣的:这些边缘地区的国家,它们分布在中原国家的不同的方向,一个方向地区就没有两个大国同时出现。咱们看一下吴国和越国的例子,此起彼伏的只有一个国家能站起来。

春秋时期,中原国家为什么打不过蛮夷国家,很值得我们深思!

春秋时局图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文化,物质文明都是从中原诸侯国发展起来的。既然这些都远远的高于偏远地区的野蛮人,为什么打不过偏远地区的诸侯国呢?

这时候有些人可能会说,春秋时期是冷兵器作战的时代,不能够冷兵器时代的文明和武力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解释中原国家为什么打不过偏远地区的诸侯国这一现象。但是我们要从这个表面现象中,去探索,研究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先找两个典型的国家进行分析:

  1. 诸侯混战,导致周朝天子王权不在,周朝灭亡!
  2. 三家分晋,导致晋国国君没有实权。晋国灭亡!

如果我们从以上两点去分析原因的话,我们就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周王朝的分封制,将中原地区的土地肥沃的地方都分封给了自己的宗室。周王室为了控制自己的疆土领域,自己的王权。和周武王打天下的氏族和英雄们被分封在在周围的蛮族之中。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诸侯国的分离和蛮族的融合,发展自己的势力,反过来对周王室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春秋时期,中原国家为什么打不过蛮夷国家,很值得我们深思!

周朝分封制

反过来再说晋国的灭亡,晋国的灭亡和周朝的灭亡也是一样的。

晋国在晋文公称霸之后就开始不断地扩张。自己国家势力的不断扩大,也开始学习周王朝的分封制,国君也派自己的宗族和亲信去保卫新占领的土地,以控制他们。这些宗族和密友最终成为晋国王权的掘墓人。

有些人可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这些都是分封制造成的,如果不采用分封制?他们能否摆脱这样的命运?

答案是必然的,在春秋时期,当政治和社会制度极不完善时,新占领的领土必须需要精兵良将去看守,分封的确是无奈之举,所以灭亡就是在所难免。

但是我们之前都是站在最高统治者去分析的这一现象。现在我们跳出这个思考圈,我们思考一个新的问题:天子的是如何产生的?他是一个人还是从他的家人那里得到的吗?这个天下真的属于天子一个人或者说是天子家的吗?当然了春秋时期属于家天下。但是实际上天下是属于每一个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的拳头硬这天下就是谁的。我们用这种思维来思考,我们就不能说偏远地区是蛮夷之人,中原文明高于蛮夷文明。谁能得到天时、地利、人和谁就是这个天下的天子。

春秋时期,中原国家为什么打不过蛮夷国家,很值得我们深思!

春秋征战图

因此,赵、魏、韩三大家族的分了晋国、秦国灭了东周王朝。并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大反派。他们在偏远地区原理中央皇权的统治属于地利,他们利用与偏远地区的蛮夷融合属于人和。巧合碰到中央地区昏庸无道属于天时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王者。

但是远离中原,文明自然也就不能够与时俱进,所以他们只有不断的向中原文明地区靠拢,侵略中原国家学习中原文明,融入先进的文明,才能够与时俱进。

边缘文明战胜中原文明是一个新的变革。从表面上看,他们侵略中原国家是破坏中原文明,他们已经进入了中原。事实上,他们已经融入了一个更大的文明。不管多么偏远地区的国家入住中原,他们的文化都会融入中原文明,让中原文明变的更加完善,文明才是与世长存、万古流芳的。文明才是世界上永不熄灭的希望之光,并不是国家的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